伸筋草治疗癫痫-伸筋草功能主治
川乌头的功效与作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川乌头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川乌头的功效与作用及用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挠杆草的功效与作用2、川乌头对于癫痫的作用有哪些?3、中药川乌头散适用于哪些病症,又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4、川乌粥应有哪些功效?5、川乌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6、伸筋草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挠杆草的功效与作用1.断肠草:
看过《神雕侠侣》的同志一定会记得杨过中了情花之毒后是怎么解毒的,那就是用断肠草以毒攻毒。
断肠草是野生藤本植物,学名雷公藤,茎高三四米,叶互生,花小色白,根、茎、叶剧毒.它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一年生的藤本植物。
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
据记载,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
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碳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
2.鹤顶红:
常在小说中出现,鹤顶红究竟是什么?鹤顶红其实是红信石。
红信石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一种天然矿物,加工以后就是著名的砒霜。
可能是因为红信石是红色的就用了鹤顶红这个名字,传说古时为官者将它藏在朝冠中,必要时用来自杀。
砷进入人体后,会和蛋白质的硫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可以阻断细胞内氧化供能的途径,使人快速缺少ATP供能亡,和氢氰酸的作用机理类似。
3.—钩吻:
也就是葫蔓藤,又名野葛、毒根、胡蔓草、除腥、黄藤、断肠草、吻葛,朝阳草、大茶药、大茶藤、虎狼草、梭葛草、大炮叶,黄花苦晚藤、黄猛菜、发冷藤、藤黄、大茶叶(广西名)大鸡苦蔓等。
是马钱科植物.一年生藤本。
喜阳、卵状长圆叶对生,开小黄花,5萼漏斗状,卵状蒴果,花期8-11月、果12-2月。
浙、闽、粤、滇、黔、桂都有分布。
全株含钩吻素子(最多)、寅(最剧)、卯、甲、丙、辰、乙等生物碱。
钩吻素寅动物实验致量为0.8mg/kg(够狠)症状为呼吸麻痹,钩吻素乙症状同,但有趣的是,此时动物心脏仍跳动,而且麻黄碱等物质无明显的解救作用,这就证明钩吻素不是作用于中枢神经或末梢神经,根据中毒后有肌肉虚弱表现,故一般认为其是作用在脊髓运动神经元上的。
钩吻素甲毒性较弱,可用作镇痛剂与阿斯匹林合用效果更好,但它们都没有麻痹神经节的作用,这与箭毒科不同。
对肾上腺素和平滑肌也有抑制作用,也就是说可以抑制心脏和使血压下降。
4.鸩酒:
鸩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比鹰大,鸣声大而凄厉。
其羽毛有剧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鸩酒,毒性很大,几乎不可解救。
但考虑实际情况,估计这只是传说,久而久之鸩酒就成了毒酒的统称。
一种说法:鸩不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实际存在,即食蛇鹰,小型猛禽比鸡大不了多少,在南方山区分布较广,如武当山地区。
因其食蛇故被误认为体有剧毒,道士做法时的“禹步”经考证即为对其捕蛇时动作的模仿。
还有一种说法,鸩是一种稀有未知鸟类,被人捕杀干净。
5.天然砒霜:
化学成分As2O3,等轴晶系六八面体晶类。
单晶晶形为八面体,也有菱形十二面体。
集合体星状、皮壳状、毛发状、土状、钟乳状。
白色有时带天蓝、黄、红色调,也有无色,条痕白色或淡黄。
玻璃至金刚光泽,亦有油脂、丝绢光泽。
摩氏硬度1.5,比重3.73-3.90,解理完全,断口贝壳状,性脆,溶于水,有剧毒
6.见血封喉
见血封喉,又名箭毒木,为桑科见血封喉属植物,是世界上木本植物中最毒的一种树。
我国见于云南的西双版纳、广西南部、广东西部和海南省等地。
见血封喉为高大的常绿乔木,树高可达30多米。
它的茎杆基部具有从树干各侧向四周生长的高大板根。
春夏之际开花,秋季结出一个个小梨子一样的红色果实,成熟时变为紫黑色。
这种果实味道极苦,含毒素,不能食用。
在我国,见血封喉现已被列为三级珍贵保护植物。
箭毒木的乳汁中含有弩箭子甙、见血封喉甙、铃兰毒甙、铃兰毒醇甙、伊夫草甙、马来欧甙等多种有毒物质。
当这些毒汁由伤口进入人体时,就会引起肌肉松弛、血液凝固、心脏跳动减缓,最后导致心跳停止而亡。
人们如果不小心吃了它,心脏也会麻痹,以致停止跳动。
如果乳汁溅至眼里,眼睛马上也会失明。
人和动物若被涂有毒汁的利器刺伤即,故叫"见血封喉"。
当地人用这种毒汁涂在箭头上,或把箭头插于树干上,取之射兽,兽中箭三步之内立即亡,但兽肉仍可食用。
7.乌头
大家还记得里长今的妈妈被灌的毒药附子汤吗附子就是乌头(特指川乌头栽培品)的旁生根.
附子是毛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
株高60-120cm,叶互生,革质,卵圆形,三裂,两则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再3裂,边沿有缺刻。
5萼圆锥花序,花瓣2,果实为长圆形,花期6-7月、果7-8月。
辽、豫、鲁、甘、陕、浙、赣、徽、湘、鄂、川、滇、贵、都有分布。
乌头这个名称一般指的是川乌头,还有草乌头,一般指的是野生种乌头和其他多种同属植物,比如北乌头(蓝乌拉花)、太白乌头(金牛七)等,是中药学上的名称。
中毒表现为:呕吐、腹泻、昏迷、肢体发麻、呼吸困难、脉搏血压体温下降、心率紊乱.
古时的标准军用毒药,涂抹兵器,配置火药,关公刮骨疗毒就是疗得乌头的毒.
8.情花
还记得杨过中的毒吗情花据说就是白色曼佗罗.曼佗罗是一年生有毒草本,夏秋开花,花冠漏斗状。
又名风茄花、洋金花、山茄花。
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广西曼佗罗花,遍生原野,大叶百花,结实如茄子,而遍生山刺,乃药人草也。
盗贼采干而末之,以置饮食,使人醉闷,则挈箧而趋。
”曼佗罗的叶、花、果、茎均可入药,含东莨菪碱、莨菪碱及少许阿托品等生物碱,其中以花的含量最高,约0.34%。
南宋窦材《扁鹊心书》记“睡圣散”一方:“人难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不知痛,亦不伤人,山茄花、火麻花共为末,每服三钱,小儿只一钱,一服后即昏睡。
”曼佗罗花全株有毒,以果实以及种子毒性最大,干叶的毒性则比鲜叶小,其叶、花、籽果、茎均可入药,含东莨菪碱、莨菪碱及少许阿托品等生物碱,其中以花的含量最高,约0.34%。
追问:
还有更多一点的吗
回答:
一、含甙类的植物
1、夹竹桃:常绿灌木,开桃红色或白色花,分布广泛,其叶、花及树皮均有毒。
(我亲见过,小时候喜欢采它的花玩,现在学习的地方有好多夹竹桃,只能欣赏再不敢动手了)
2、洋地黄:亦称紫花毛地黄,草本植物,各地均有栽培。
全柱覆盖短毛,叶卵形,初夏开花,朝向一侧,其叶有毒。
3、铃兰:草本植物,东北及北部山林中野生,花为钟状,白色有香气,全草有毒。
4、毒毛旋花:亦称箭毒羊角拗,灌木,我国云南、广东有栽培,花为**,有紫色斑点,白色乳汁,全株有毒。
5、毒箭树:亦称“见血封喉”,落叶乔木,分布于广西、海南等地,高20~25米,叶卵状椭圆形,果实肉质呈紫红色,其液汁有毒。
6、其他:高梁苗、木薯、杏桃李梅的仁、远志、桔梗、皂荚等。
二、含生物碱类的植物
1、曼陀罗:草本植物,高1~2米,茎直立,叶卵圆形,夏季开花,花筒状,花冠漏斗状,白色,全株有毒,种子毒性最强。
(也是我小时候经常采摘的一种花,哈哈)
2、颠茄: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一大一小,夏季开花,钟状,淡紫色,果实为浆果球形,成熟时黑紫色,其叶和根有毒。
(吃过它的果实)
3、天仙子:草本植物,我国东北、河北、甘肃等地有野生,全株有毛,味臭,夏季开花,漏斗状呈**,全株有毒。
4、乌头: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国中部及东部山地丘陵,茎直立,秋季开花,其根有毒。
5、毒芹:草本植物,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内蒙一带,根状茎肥大有香气和甜味,秋季茎中空,花为白色,全草有毒。
6、钩吻:亦称断肠草,常绿灌木,夏季开花,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有分布,其根、茎、叶均有毒,民间用来杀虫。
(听过断肠草的大名,还没有亲见过。
)
7、其他:雷公藤(根有毒)、马钱子(番木鳖)种子剧毒。
三、含毒蛋白类的植物
1、相思豆,亦称红豆,分布于我国南方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为木质藤本,枝细弱,春夏开花,种子米红色。
其根、叶、种子均有毒,种子最毒。
(当翻资料看到这些时,偶不愿意相信,呵呵。
)
2、巴豆树:乔木,分布于云南、四川、广东、台湾等地,夏季开花,种子有毒。
四、含酚类的植物
1、常春藤:常绿木质藤本,各地均有分布,叶椭圆形,晚秋开花,果实球形,橙色。
全株有毒。
2、毒鱼藤:亦称毛鱼藤,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叶小,夹果,根茎叶均有毒。
主要对鱼类毒性大。
3、其他:栎树、野葛、漆树、地薯、槟榔等。
特别说明:嚼槟榔可以增大口腔癌的发病几率。
五、其他
1、蘑菇:种类繁多,属于真菌类,此处不多螯述。
2、其他常见有毒植物:龙葵、黄杨、蓖麻、菊花、升麻、冬青、风信子、仙人球、芒果(皮和种子)、榭寄生、桑椹、一品红、鸢尾、接骨木、杜鹃花、万年青等。
川乌头对于癫痫的作用有哪些?:川乌头属于名贵的中医药材,你老爸的欣喜是可以理解的。
这个药材的使用非常广泛,而且药材稀少,市场价格比较高,它的主要用途就是强心作用,对血压、血管的影响,消炎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都有显著的疗效。
:川乌头的功效与作用是相当广泛的,在治疗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止痛。
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肢体麻木,寒疝作痛,跌打瘀痛;阴疽肿毒,并可用于麻醉止痛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而且市场上非常稀少,所以价格不菲。
川乌头可以用于风寒湿痹、拘急疼痛的病症.此药辛热升散苦燥,有明显的止痛作用,是治疗风寒湿痹的要药,尤其适宜治疗寒邪偏盛的病症.在治疗寒湿头痛、身体、历节疼痛不可屈伸的患者时,常配伍麻黄、白芍等药物,如乌头汤;在治疗中风手足不仁、筋脉挛痛的患者时,常配伍乳香、地龙等药物,如小活络丹.2.
川乌头也可以用于诸寒疼痛的病症.此药散寒止痛的功效比较强.在治疗心腹冷痛、寒疝腹痛以及手足厥冷的患者时,可以单独使用川乌头浓煎加蜜服用,如大乌头汤.3.
川乌头还可以用于手术局部麻醉或者是外伤瘀痛的病症,常配伍蟾酥、生南星等药物,如外敷麻药方
中药川乌头散适用于哪些病症,又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中药川乌头散适用于哪些病症,又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川乌头主要用于风寒湿痹、肢体拘急疼痛的病症,川乌头具有镇痛、镇静、抗炎、局麻等作用,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使心率减慢。
川乌粥应有哪些功效?川乌粥:材料:生川乌头3~5克,粳米50克,姜汁约10滴,蜂蜜适量。
操作:(1)把川乌头捣碎,碾为极细的粉末。
(2)先煮粳米粥,煮沸后加入川乌粉改用小火慢煎,煮熟后加入生姜汁及蜂蜜,搅匀,稍煮沸即可。
功效:祛散寒湿,通利关节。
可治风湿性关节炎。
川乌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川乌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川乌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川乌是一种特殊的中药植物,有人认识川乌有人不认识川乌,这种药材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改善身体状况,对这些功效和作用还不要了解的话,就一起来了解川乌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川乌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1
川乌的作用:
1、治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亦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麻黄、白芍药、黄芪各150克,甘草150克(炙)川乌五枚(口父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上五味口父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纳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金匮要略》)
2、治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川乌头100克(去皮切碎以大豆同炒候豆汁出即住)干蝎25克(微炒)、上件药捣罗为末以酽醋一中盏熬成膏可丸即丸如绿豆大、每服不计时候以温酒下七丸、(《圣惠方》)
3、治风寒湿痹挛痛不能步握:五灵脂、川乌(炮去皮、脐)、苍术(薄切酒浸干)各100克,自然铜(烧熟)50克、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温酒下渐加丸数服之病除、(《普济方》乌术丸)
4、治风寒湿痹麻木不仁:川乌头(生)去皮、尖为末用香熟白米半碗药末20克同用慢火熬熟稀薄不要稠下姜汁一茶脚许蜜三大匙搅匀、空腹啜之温为佳、如是中湿更入薏苡仁末10克增米作一中碗、(《本事方》川乌粥法)
5、治丈夫元脏气虚妇人睥血久冷诸般风邪湿毒之气留滞经络流注脚手筋脉挛拳或发赤肿行步艰辛腰腿沉重脚心吊痛及上冲腹胁膨胀胸膈痞闷不思饮食冲心闷乱及一切痛风走注浑身疼痛:川乌(炮去皮、脐)、草乌(炮去皮、脐)、地龙(去土)、天南星(炮)各六两乳香(研)、没药(研)各二两二钱、上为细末入研药和匀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九空心日午冷酒送下荆芥茶下亦得、(《局方》活络丹)
6、治风腰脚冷痹疼痛:宜用贴焙川乌头三分(去皮、脐生用)、捣细罗为散以酽醋调涂于故帛上敷之须臾痛止、(《圣惠方》)
7、治瘫缓风手足掸曳口眼喁斜语言蹇涩履步不正:川乌头(去皮、脐)、五灵脂各250克、上为末入龙脑、麝香研令细匀滴水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先以生姜汁研化次暖酒调服之一日两服空心晚食前服、(《梅师方》神验乌龙丹)
8、治左瘫右痪口眼喁斜中风涎急半身不遂不能举者:川乌头(去皮、尖)、五灵脂(去石)、当归、骨碎补各等分、上为细末用无灰酒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渐加至十九至十五丸温酒下、(《局方》四丸)
9、治小儿慢惊搐搦涎壅厥逆:川乌头(生去皮、脐)50克全蝎十个(去尾)、分作三服、水一盏姜七片煎服、(《婴孩宝书》)
10、治破伤风:乌头(生去皮、脐)一枚雄黄(研)0、5克麝香(研)0、5克、上为细散、每服5克以温酒调下.(《普济方》三味追风散)
川乌禁忌
生品内服慎之又慎。
孕妇忌用。
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芨、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
川乌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2
川乌是一种中药材木本植物,多生长发育在中国南方的山坡地草坡或是是灌木丛中,掌握中药材的朋友们应当了解川乌的最关键作用就是说除风湿,温经止疼。
许多人得了了关节炎,膝关节脚部,手臂一直长期疼痛,治不好,实际上服食川乌可以非常好地改进本身情况。
除此之外川乌还可以医治风湿寒痹,亲信凉痛和寒疝隐隐作痛这些,针对风湿病,类风湿病人而言实际效果极好。
川乌的奇妙功效也有许多,但是绝大多数全是治疗关节炎症相关,有关它的应用使用量和使用方法即大多数在中药炮制完用。
一般大伙说在中药材的秘方里,川乌的'使用量最多见1.5-3g,它的剂量是需要严控的,使用量尽量不要超出10g,假如应用过多,非常容易造成不良影响,会有欠佳的药品反映。
服食川乌要久煎,煎2个钟头以上药力最好是,那样煎出去的药品才可以尽快减少中药材本身的毒副作用,提升药力。
最终应说的就是说川乌的忌讳和副作用了,切勿直接生吃川乌,情况严重可造成昏倒,休克,窒息而。
在有本中药材不宜少年儿童和孕妇服食,切勿,还有就是说不适合与贝母类,半夏,白蔹,天花粉,瓜蒌类中草药材一起合用,不然都是引起不一样的药品反映,比较严重能致休克。
中毒了后的病人可能会出现腹泻发烧,头晕眼花,全身发麻,比较严重的乃至出现呼吸不畅,神智不清,不立即救治得话会伤害人的人身安全。
因此假如不明白该类药品,就不必随意吃,以防发生意外。
伸筋草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或许很多人知道伸筋草,但是却极少人知道伸筋草的作用和功效。
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伸筋草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帮到你。
伸筋草的功效与作用
1、祛风散寒。
除湿消肿,舒筋活络,用于风寒湿痹,筋脉拘挛疼痈。
外用治跌打扭伤肿痛。
2、降温、降血压作用。
本品水浸剂对实验家兔有降温作用。
30毫克/公斤静脉注射石松碱可使麻醉猫、兔血压骤降,中毒剂量可增加动物呼吸振幅而减少频率。
3、抑菌作用。
试验表明:体外对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高度敏感,对志贺氏痢疾杆菌中度敏感。
4、其他作用。
石松碱对蛙心收缩力有增强作用。
对离体大鼠、豚鼠、家兔小肠平滑肌有兴奋作用。
对兔、大鼠及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
5、风寒湿痹,肢软麻木。
本品辛散、苦燥、温通,能_风湿,入肝尤善通经络。
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屈伸不利,可与羌活、独活、桂枝、白芍等配伍;若肢体软弱,肌肤麻木,宜与松节、寻骨风、威灵仙等同用。
伸筋草怎么吃
伸筋草简单吃法
先在水中浸泡30分钟,一般加水250毫升,浸泡30分钟后,先大火熬开火,改为小火熬十分钟药效就下来啦就可以的啦。
伸筋草是舒筋活血药最好在饭后一个小时后服用最好的,可以避免伤胃,可以是药效更好的发挥出来的,也可以堡猪脚,专门治疗手叫麻木、抽筋有神奇疗效。
伸筋草酒的做法
材料:鹅肠草15克,川乌头15克,牛膝15克,草乌10克,鸡矢藤15克,白酒500克。
做法:
1.将伸筋草、制川乌、牛膝、鸡屎藤、制草乌切碎后置于容器中。
2.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5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孕妇及出血过多者忌服。
伸筋草的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二)毒理试验
LD50:石松碱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78g/kg,静注为27.56mg/kgg正负1.16mg/kg。
毒性反应:石松碱中毒症状有过度活动,强直性阵挛性痉挛、麻痹、窒息等。
(三)临床观察
伸筋草无毒。
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
长期服用或大剂量(30g以下)水煎服也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石松碱为提取的单体,注射用有一定的神经毒性。
伸筋草为中药饮片,水煎服在一定的剂量内没有这种神经反应,但更大的剂量是有可能产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
不良反应:伸筋草有致接触性皮炎的病例报道。
伸筋草选方
1、治风寒湿痹、肢软麻木、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伸筋草、羌活、独活、桂枝、白芍各等分。
水煎,去渣,温服。
2、治肢体软弱、肌肤麻木
伸筋草、松节、寻骨风、威灵仙各等分。
水煎,去渣,温服。
3、治关节痛
伸筋草、_莶草各25克,路边荆、老鼠刺各50克。
水煎,去渣,温服。
4、脚转筋(腓肠肌痉挛)
组成:伸筋草30.0克牛膝11.3克木瓜11.3克薏仁18.8克
用法:水3碗半煎1碗,渣水3碗煎8分,分2次服用,服3~5日。
5、筋骨麻痹
组成:伸筋草30.0克青仁乌豆15.0克猪前脚蹄2节
用法:加水5碗共炖烂,分2次服用,食肉饮汤。
6、风湿性关节炎疼痛
组成:伸筋草30.0克威灵仙11.3克红骨掇鼻草18.8克穿山龙26.3克桑枝11.3克_莶草15.0克红藤18.8克
用法:水6碗煎2碗,分2次服用,服用5~10日。
猜你喜欢:
1.伸筋草的功效与食用方法
2.养生长寿的经典中药方有哪些
3.舒筋草的简介
4.筋藤的简介
5.中药伸筋草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川乌头的功效与作用和川乌头的功效与作用及用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石菖蒲能除体内湿气吗
不一定哦。不同的部位用的要用不同的化湿药。
石菖蒲:辛、苦,温。归心、胃经。功能与主治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
对于脾胃湿阻是有治疗作用的。中药方剂中有涤痰汤中就含有石菖蒲,就是用其开窍化痰的作用。
湿性重浊,性粘滞,常常容易阻滞中焦,或者附着于关节组织,造成肢体重浊难受,也常伴随其他邪气而侵袭人体,和寒,和热,和风,和暑气等等。风湿侵袭关节就用独活、威灵仙、秦艽,寻骨风等。如和暑湿,就用藿香、佩兰、苍术等。如湿热,则用黄芩、龙胆、苦参等。如寒湿,则用川乌,蚕砂、伸筋草等。
治疗小儿麻痹症的药方有哪些?
小儿麻痹是小儿神经系统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节,以弛缓性瘫痪为特征。主要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混入饮食里经口传染,少数也可由呼吸道传染。1~5岁以下儿童为多见。本病属于中医学“湿痹”、“痿证”范畴。证见突然发热(类似感冒)、烦躁、不安、多汗、全身疼痛,发热后肢体突然出现弛缓性瘫痪,多发生在下肢。
方一验方
出处《中医儿科临床选辑》
组成木瓜、透骨草、麻黄、当归、地肤子各12克,制甲珠、桂枝各9克,红花、川牛膝各13克,露蜂房1只。
功用温经祛湿,活血通络。
主治小儿麻痹症(待热退后,方可用之)。
方解木瓜、透骨草化湿,舒筋,活络;地肤子清热利湿;当归、红花、牛膝、甲珠、桂枝活血通络;蜂房性善走窜,能祛风止痛;麻黄发散骨肉风湿之邪。
药理牛膝能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穿山甲能明显延长小鼠和大鼠凝血时间,降低血液黏度,扩张血管壁降低外周阻力;蜂房提取物有降压、扩张血管作用;木瓜有保肝,抑菌作用;麻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当归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红花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全血黏度;桂枝有降温解热,抑菌,健胃,利尿,强心,镇痛,镇静,抗惊厥,止咳祛痰的作用。
用法上药加清水半面盆煮沸后,加入烧酒、黄酒各60毫升,继续煮沸后,倒入盆中,趁热烫洗患肢。必须使药力热透,方可有效。每剂可洗3次。
方二验方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组成生草乌、干姜、桂枝、伸筋草、川芎、丹参、络石藤、鸡血藤各6克。
功用温经散寒,化瘀通络。
主治早期小儿麻痹症。
方解川芎、丹参、鸡血藤活血化瘀通络;桂枝温经通络;伸筋草、络石藤祛风通络;草乌祛风通络;干姜温经散寒。
药理川芎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丹参能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激活纤溶,对抗血栓形成;乌药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桂枝有降温解热,抑菌,健胃,利尿,强心,镇痛,镇静,抗惊厥,止咳祛痰的作用;干姜有镇静、镇痛、抗炎、止呕及升压作用;鸡血藤水提物及酊剂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并对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功能;络石藤甲醇提取物对动物双足浮肿、扭体反应有抑制作用,可抗痛风,能抑菌,降压。
用法将上药煎汤,待稍温后加白酒100毫升浸浴患处,每日1次。
方三验方
出处《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当归19克,苏芍、川牛膝各15克,木瓜、桂枝、红花、地肤子各12克,甲珠20克,透骨草15克,麻黄10克,露蜂房1个。
功用祛风活血,温经通络。
主治小儿麻痹症。
方解牛膝、红花活血化瘀;当归、白芍养血活血;桂枝温经通络;木瓜化湿舒筋活络;蜂房性善走窜,能祛风止痛;地肤子清热利湿;麻黄发散骨肉风湿之邪。
药理牛膝能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当归、川芎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蜂房提取物有降压、扩张血管作用;木瓜有保肝,抑菌作用;麻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红花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全血黏度;桂枝有降温解热,抑菌,健胃,利尿,强心,镇痛,镇静,抗惊厥,止咳祛痰的作用;穿山甲能明显延长小鼠和大鼠凝血时间,降低血液黏度,扩张血管壁降低外周阻力;白芍能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有提高免疫力、镇痛、解痉的作用。
用法将上药煎汤,然后入烧酒、黄酒各60毫升再煮沸,倒入盆内,趁热洗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
方四验方
出处《中草药外治验方选》
组成寻骨风根、威灵仙各30克,半边莲240克。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通络。
主治小儿下肢麻痹症。
方解寻骨风、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药理寻骨风有镇痛、抗炎、解热作用;威灵仙有促进肠平滑肌运动和调节胃肠运动功能,抗利尿,镇痛,降血糖,降血压,利胆,抑菌的作用;半边莲有利尿,降血压,抑菌,止血,对神经系统有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
用法上药加清水2000ml,煎沸后,将上药液倒入杉木水捅内,并放一小木凳于桶中,嘱患儿脱去裤袜,坐于桶口,将足踏在小木凳上,并用厚毛巾将水桶口围起,勿使热气外散。趁热熏洗患处,至药水不烫时,取出木凳,将小儿患足浸入水中洗泡。每日早、午、晚各1次。
方五验方
出处《常见病中草药外治疗法》
组成麻黄、杜仲、川乌、草乌、当归各9克,花椒6克,川断、党参各12克,黄芪30克。
功用益气活血,温经通络。
主治小儿麻痹症末期。
方解川乌、草乌祛风湿,温经通络;杜仲、川断祛风湿,强筋骨,补肝肾;麻黄发散骨肉内里风湿之邪;当归养血活血,通经络;花椒祛湿利水;党参、黄芪补气生肌。
药理川乌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杜仲具有调节细胞免疫平衡的功能;麻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当归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党参增加机体免疫力,改善肠道血液循环,利于炎症的吸收;黄芪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川断有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对疮疡有排脓、止血、镇痛、促进组织再生作用;花椒有镇痛抗炎,杀细菌和真菌,杀疥螨的作用。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水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患肢。每日1~2次。
方六甘露消毒丹加减。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藿香10克,黄芩10克,射干10克,蔻仁(后下)6克,滑石(包煎)15克,葛根10克,姜半夏10克,苡仁10克,焦楂曲各10克,甘草6克。
功用解表清热,疏风利湿。
主治小儿麻痹症邪侵肺胃型。
方解藿香、蔻仁芳香化湿;半夏燥湿化痰;黄芩善清上焦湿热;滑石、薏仁清热利水;葛根清热解肌;射干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藿香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对胃肠有解痉作用,并有防腐、抗菌作用;葛根能直接扩张血管,使外周阻力下降;射干对外感及咽喉疾患中的某些病毒也有抑制作用;黄芩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半夏含挥发油、氨基酸、β-谷淄醇、胆碱、生物碱、葡萄糖苷和醛类等,具有镇咳、祛痰及止吐等作用;所含的葡萄糖醛酸的衍生物有显著的解毒作用;山楂消肉食,刺激胃液分泌,使胃内游离盐酸增加,能消化蛋白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七三妙丸加减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苍术10克,黄柏10克,牛膝10克,生苡仁15克,丝瓜络15克,川芎10克,红花6克,鸡血藤10克,甘草6克
功用清热祛湿,舒筋活络。
主治小儿麻痹症邪注经络型。
方解苍术祛风燥湿;黄柏燥湿清热;苡仁清热利湿;牛膝、丝瓜络、川芎、红花、鸡血藤活血化瘀通络;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苍术挥发油对中枢神经系统,小剂量是镇静作用,同时使脊髓反射亢进,大剂量则呈抑制作用;鸡血藤水提物及酊剂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并对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功能;红花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全血黏度;牛膝能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黄柏具有广泛抗菌作用;丝瓜络有明显的镇痛、镇静和抗炎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八补阳还五汤加减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党参10克,黄芪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红花10克,地龙10克,川芎10克,甘草6克。
功用益气活血,祛邪通络。
主治小儿麻痹症气虚血滞型。
方解党参、黄芪养气生肌;当归养血活血;赤芍、红花、川芎、地龙活血化瘀通经络;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党参增加机体免疫力,改善肠道血液循环,利于炎症的吸收;黄芪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地龙有解热、镇静、抗惊厥、降压、抗凝、增强免疫力、抗菌等作用;当归、川芎、赤芍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红花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全血黏度。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九七宝美髯丹加减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首乌10克,牛膝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枸杞子10克,菟丝子10克,补骨脂10克,甘草6克。
功用滋补肝肾、强筋健骨。
主治小儿麻痹症肝肾虚损型。
方解首乌养血生精;补骨脂养精生髓;当归养血活血;茯苓补益中气,清热利湿;枸杞填补肾精;菟丝子补肾养精;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首乌对脑和肝组织中的B型单胺氧化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使老年小鼠的胸腺不致萎缩,甚至保持年轻的水平;当归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茯苓具有很好的利尿消肿作用;枸杞对免疫有促进作用,同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对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还有抗衰老、抗突变、抗肿瘤、降血脂、保肝及抗脂肪肝、降血糖、降血压作用;牛膝能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菟丝子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补骨脂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验方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生石膏15克,葛根15克,银花15克,白芍15克,黄连3克,黄苓15克,全蝎3克,蜈蚣3克,甘草6克。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通络。
主治小儿麻痹症急性发热期。
方解石膏、葛根清气分之热;银花清热解毒;黄连、黄芩清中上二焦湿热;白芍养血通络;全蝎、蜈蚣通经活络;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葛根有明显解热、解痉作用;金银花的化学成分有环己六醇、黄酮类、皂苷鞣质等,具有抗菌、消炎、收敛作用,对多种细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全蝎、蜈蚣有明显抗癫痫、抗惊厥作用;黄连、黄芩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石膏能抑制发热时过度兴奋的体温调节中枢,抑制汗腺分泌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白芍能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有提高免疫力、镇痛、解痉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一验方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苍术6克,防风6克,炙甘草6克,木瓜10克,当归6克,桑寄生6克,秦艽6克,赤芍6克,桂枝3克,川芎6克,独活6克,熟地黄10克,茯苓10克,薏苡仁15克,细辛1.5克。
功用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小儿麻痹症。
方解苍术、防风、木瓜祛风除湿;秦艽祛风湿,强筋骨;赤芍、川芎活血通络;桂枝、细辛温经通络;当归养血通络;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薏苡仁利湿通络;熟地黄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苍术挥发油对中枢神经系统,小剂量是镇静作用,同时使脊髓反射亢进,大剂量则呈抑制作用;防风有解热、抗炎、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过敏作用;当归、川芎、赤芍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木瓜有保肝,抑菌作用;桂枝有降温解热,抑菌,健胃,利尿,强心,镇痛,镇静,抗惊厥,止咳祛痰的作用;独活有抑制作用有抗炎、镇痛及镇静作用,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茯苓具有很好的利尿消肿作用;桑寄生煎剂或剂在体外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多种肠道病毒病毒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熟地黄具有对抗地塞米松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
用法水煎冲入黄酒少许,分3次服,每日1剂。
方十二验方
出处《儿科应用必备》
组成银花10克,连翘10克,葛根15克,黄芩10克,黄连3克,茯苓12克,滑石10克,甘露消毒丹(包煎)15克。
功用解表清热,疏风利湿。
主治小儿麻痹症。
方解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葛根清气分之热;黄连、黄芩清中上二焦湿热;茯苓、滑石补气利湿。
药理连翘浓缩煎剂在体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及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金银花的化学成分有环己六醇、黄酮类、皂苷鞣质等,具有抗菌、消炎、收敛作用,对多种细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葛根有明显解热、解痉作用;滑石所含硫酸镁有吸附和收敛功效,内服能保护肠壁;茯苓具有很好的利尿消肿作用;黄连、黄芩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缬草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缬草 2.1 拼音名 2.2 缬草的别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缬草的用法用量 2.7 摘录 3 《中华本草》:缬草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缬草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栽培 3.9 性状 3.10 化学成份 3.11 缬草的药理作用 3.12 毒性 3.13 鉴别 3.14 性味 3.15 归经 3.16 功能主治 3.17 缬草的用法用量 3.18 注意 3.19 附方 3.20 各家论述 3.21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缬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缬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缬草 1 拼音
xié cǎo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缬草 2.1 拼音名Xié Cǎo
2.2 缬草的别名拔地麻、小救驾[陜西]、鹿子草、臭草
2.3 来源败酱科缬草属植物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及黑水缬草V. amurensis P. Smirn.,以根状茎及根入药。秋季采集,去净秧苗及泥土,晒干。
2.4 性味
辛、甘,温。
2.5 功能主治安神,理气,止痛。用于神经衰弱,失眠,癔病,癫痫,胃腹胀痛,腰腿痛,跌打损伤。
2.6 缬草的用法用量1~2钱。
2.7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缬草 3.1 出处出自《科学的民间药草》
3.2 拼音名Xié Cǎo
3.3 英文名Valerian Root
3.4 缬草的别名穿心排草、鹿子草、甘松、猫食菜、潢山香、抓地虎、拔地麻、七里香、大救驾、小救驾、香草、蜘蛛香、潢坡香、五里香
3.5 来源药材基源:为败酱科植物缬草、黑水缬草、宽叶缬草的根、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Valeriana officinalis L.2.Valeriana amurensis Smir. Ex Kom.3.Valeriana officinalis L.var.latifolia Miq.
采收和储藏:910月间采挖,去掉茎叶及泥土,晒干。
3.6 原形态1.缬草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达11.5m。根茎粗短呈头状,须根簇生,有香气。茎中空,有粗纵棱,被长粗毛。匍枝叶、基出叶和基部叶在花期常调萎。茎生叶对生,卵形至宽卵形,29对羽状深裂;中央裂片与两侧裂片同形同大,但常与第1对侧裂片合生成3裂状,裂片披针形或条形,先端渐窄,基部下廷,全缘或有疏锯齿,两面及柄轴多少被毛。花序顶生,成伞房产太三出降伞圆锥花序;苞片羽裂,长12cm;小苞片条形,长约1cm;花萼内卷;花冠淡紫红或白色,长约5mm,上部稍宽,5裂;雄蕊3,伸出花冠外;子房下位。瘦果长卵形,长约4mm,基部截,顶端有宿萼多条,羽毛状。花期57月,果期610月。
2.黑水缬草 多年生草本,高达1.5m。根状茎细长有毛气,不规则块状。茎上部具有柄的腺毛。叶对生,奇数羽状分裂,长1520cm;基生叶柄长约20cm,茎出叶柄向上渐短至无柄,具糙毛;基部的第12对小叶较小,中央裂片最大,宽卵形,常与上部第1对小叶合生或密接,先端圆钝,基部楔形或广楔形;边缘粗大牙齿。多歧聚伞花序顶生;花梗被具柚的腺毛和粗毛;苞片羽状分裂,长2cm;小苞片羽状全裂至条状,长1cm,均具腺毛;花萼内卷;花冠淡红色,漏斗状,长35mm;5裂;雄蕊3;子房下位。瘦果窄三角卵形,长约3mm,先端有毛状宿萼。花期67,果期78月。
3.宽叶缬草 宽叶缬草的变种,其区别在于叶裂片较宽,中裂片较大,裂片为具锯齿的宽卵形,裂片数较缬草为少,通常57枚。花、果期同正种。
3.7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500m的山坡草地、林下、沟边。
2.生于山坡草甸或落叶松和桦木林下。
3.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林下或沟边。
资源分布:1.分布我国东北至西南。
2.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
3.分布同缬草。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华东各省野生的仅的本变种。
3.8 栽培生物学特性 性喜湿润,宜选地下水位高或低洼地种植,并要有良好的灌溉条件,耐涝,也较耐旱。土壤以中性或弱堿性的砂质壤土为好。
栽培技术 在播种前或育苗移植前1月翻地,翻地前每1hm2用腐熟厩肥35700kg,与无机肥料合用作基肥,效果更高。翻后耙平,使土粒细小均匀、土面平整。用种子繁殖,有直播和育苗移栽两法。①直播:春播宜在争冻后,北京地区有3月底或4月初。秋播在立秋前后,使在冬季前具备35片叶子,以利越冬。冬播必须使播后当年不出苗为妥。播种前须先作垄,垄距约65cm,高1216cm,垄上开沟,深12cm,播后覆以薄土,立即浇水。每1hm2播种量主国7.5kg。②育苗移栽:温订宽约1.3m,底垫15cm厚的马粪1层,用脚踏实后上覆15cm厚的土,然后浇水,使马粪发热。于3月初按行距6cm划行条播,播后覆盖细土,1315d即可出苗。5060d 幼苗长出34片直叶时,可按行距60cm、株距30cm开穴移栽,每穴23株,压实、浇水。
田间管理 应勤浇水,幼苗期间,勤松土,当根露出土面时,及时培土。追肥第1次在6月底种子成熟期,第2次在8月下旬,每1hm2共用硫酸铵225kg、过磷酸钙225kg,氯化钾4560kg,每次各施半量,开沟后将肥料撒于沟中,然后覆土灌水。
病虫害防治 雨季及时排水,可减轻根腐病;发现病害,及时拔除病株。虫害主要有蝼蛄。蝼蛄用毒饵诱杀;蚜虫用化学药剂防治。
3.9 性状性状鉴别 (1)缬草 根茎呈类圆柱表,较粗短,长0.52cm,直径0.41.5cm,表面黄棕色至褐以,粗糙,有叶柄残基,上端有残留茎基,中空,有的根茎有横生分枝,远端节部有茎基残留,节间长12cm,根茎周围和下端丛生多数细根,末端纤细,表面黄棕色至褐以,具纵皱纹。质稍韧,断面周围黄褐色或褐色,中心黄白色。有特异臭气,干品更浓。味微辣,后微苦,且有清凉感。
以根头粗壮,根长,表面黄棕色,气呸浓烈者为佳。
(2)黑水缬草 根茎叶头状,长0.31.4cm,直径0.31cm,表面棕**,顶端残留有棕**地上茎和叶柄残基,四周密生多数小细根。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中间有空隙。具特殊臭气,味微苦。
(3)宽叶缬草 药材性状与缬草基本相似。
显微鉴别 缬草根横切面:表皮细胞1层,细胞较大,类方形、长方形、栓化。下皮层细胞24层,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壁稍厚。皮层较宽,占根的大部分,有的可见裂隙和油细胞散在。内皮层细胞1层,微木化,细胞切微排列,凯氏点明显,有油滴散在,外侧有单个或23个厚壁细胞断续排列成环状,有的可见网状壁孔。中柱鞘细胞12层,切向排列,有的不明显。维管束外韧型。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排列成环状,导管和木纤维均木化。髓细胞壁稍厚,有的有裂隙。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幼小的根要见初生木质部为四原形。
缬草根茎横切面:特征与根类同,区别点在于髓部较根的髓部大,且分布有石细胞群。
粉末特征:浅黄褐色。①淀粉粒众多,多数单粒,直径435μm,脐点为点状、星状等,也有由25个组成的复粒。②石细胞居群或单个散在,胞腔大小不一。③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浅**。④表皮细胞长方形或方形,垂周壁波状弯曲,淡黄棕色或黄棕色。⑤内皮层细胞长方形,有较密的横纹,外侧有单个的厚壁细胞,有的可邮网状壁孔,有的呈连球状增厚。⑥导管为具缘纹也及网纹。
3.10 化学成份1.缬草 根含挥发性成分:主要为α、β蒎烯(α、βpiene),乙醇龙脑酯(bornyl acetate),异戊酸龙脑酯(bornyl isovalerate),丁香烯(caryophyllene)[1],隐日缬草酮醇(cryptofauronol)[2],橄榄醇(maali alcohol),1桃金娘醇(1myrtenol),异戊酸1桃金娘酯(1myrteny isovalerate),缬草萜酮(valeran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松油醇(terpineol),乙酸阔叶缬草醇酯(kessyl acetate),阔叶缬草甘醇(kessoglycol),α小茴香烯(αfenchene),月桂烯(myrcene),水芹烯(phellandrene),γ松油烯(γterpinene)、异松油烯(terpinolene),佛术烯(ermophilene),别香橙烯(alloaromadendrene),荜澄茄烯(cadinene),缬草萘烯醇(valerianol),缬草萜烯醇酸(valerenolic acid),橙皮酸(hesperitinic acid),山萮酸(behenic acid),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姜黄烯(curcumene),喇叭醇(ledol),芹子烯(selinene)等[3],紫罗兰酮(isonone),广藿香醇(patchouli alcohol)[4],左旋帕西飞哥醇(pacifigiol)[5],日缬草酮(faurinone)[6],缬草萜烯醇(valerenol),E、Z缬草匝烯醇乙酸酯(E、Zvalerenyl acetate),E、Z缬草萜烯醇异戊酸酯(E、Zvalerenyl isovalerate),E、Z缬草萜萜烯醇戊酸酯(E,Zvalerenyl valerate),E、Z缬草萜烯醇已酸酯(E、Zvalerenyl hexanoate),缬草萜烯醛(valerenal),羟基缬草萜烯酸(hydroxy valerenic acid),乙酰氧基缬草萜烯酸(acetoxy valerenic acid),缬草萜烯酸(valerenic acid)[7]。
含环烯醚萜化合物:缬草三酯(valtrate即valepoitriate),异戊酰氧基羟基二氢缬草三酯(isovaleroxyhydroxydihydrovaltrate)[3],异缬草三酯(isovaltrate),高缬草三酯Ⅰ和Ⅱ(homovaltrate Ⅰand Ⅱ),乙酰缬草三酯(acetvaltrate),高乙酰缬草三酯(homoacevaltrate),二氢异缬草三酯(dihydrovaltrate),高二氢异缬草三酯(homodihydrovaltrate)[8],氯化缬草三酯(valechlorine)[9],7表去乙酰基异缬草三酯(7epideacetyflisovaltrate)[10],缬草苦甙(valerosideatum)[11]。
含生物堿:缬草堿(valerine)[12],缬草根堿(valerianine),猕猴桃堿(actinidine),N对羟基苯乙猕猴桃堿[N(phydroxyphenylethylacetinidine)]即6,7二氢N[2(4羟基苯乙基)]4,7二甲基5H环戊烷[C]吡啶正离子
3.11 药理作用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缬草有镇静作用,能加强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减低反射兴奋性,解除平滑肌痉挛。可与溴剂合并用于各种神经兴奋状态。心血管神经宫能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对青蛙、小鼠、家兔等均有镇静作用;自缬草中分离所得的缬草三酯一组物质对小鼠有安定作用,井有改善其协调动作的能力,对自由活动的猫也显示某种安定作用,使其兴奋、攻击状态有所降低,而对外界的反应性则不受影响。缬草本身并不引起动物睡眠,但可增强巴比妥的睡眠作用,抑制动物的一般活动,有人报告其浸剂给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40mg20g体重),只有一般镇静作用,对条件反射仅有非常轻微的影响,故认为是属于非特异性的。也有人用时值计(chronaximeter)的方法证明,大鼠腹腔注射缬草提取物可抑制乙醇的作用,而与溴化物、吗啡、水合氯醛等不同。根的提取物对电 *** 中脑网状结构、中心灰白质所引起的皮层额叶的觉醒波,有提高电 *** 阈值的作用。对小鼠的士的宁性惊厥有抑制作用,并可用之作为生物效价的鉴定方法。浸剂或酊剂(蒸去乙醇)对豚鼠皮射,能升高体温,但又能增强安替匹林的解热作用(可能是缬草对血管运动中枢的抑制),用柱层析可分出其根中的降温成分。异缬草酸(a烯丙基异缬草酸)有镇痛作用。缬草对神经系统的有效成分并非一种,主要是醚油及生物堿。也有人认为醇提取物最有效,新鲜汁液及挥发油作用较弱。
2.对循环、呼吸的作用:缬草中某些成分对动物(犬、猫、兔、小鼠)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此作用与其拟副交感样作用、阻断颈动脉窦反射及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关。在离体蛙心上,它能抑制强心甙对蛙心的收缩期作用,但不能拮抗乌头堿引起的心律不整,适当剂量注入猫或兔的静脉或直肠,可兴奋呼吸,但在水合氯醛深麻醉时,则并无兴奋作用,大剂量还可抑制正常动物的呼吸。缬草根提取物与士的宁、苯丙胺等都能兴奋人的双眼拮抗试验(Retinalrivalry),而巴比妥、安定等则可抑制此试验。
3.抗菌作用:从缬草中提出的总生物堿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效力较好。从其中分出的两种生物堿-缬草堿、鬃草宁堿亦有作用,但效力较低。
4.其他作用:有某些抗利尿作用。浸剂静脉注射于犬,可加速体内的血凝过程,在体外则无影响。提取物可抑制离体小肠,大剂量则有兴奋作用,后者可被阿托品阻断。对垂体肾上腺系统无作用。用柱层析法可从根中分出某种解除平滑肌痉挛的成分。
3.12 毒性对兔的四氯化碳性肝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缬草油之毒性颇低,大鼠口服的半数致量与耐受量(即每日口服1次共8周,不发生明显损害,体重增长与对照组无异的量)之比为7.0,远低于芥子油。
3.13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约2g,用510ml冷浸半小时,不断振摇。滤过,取滤液1ml,置水浴上蒸干,加2滴2,4硝基苯肼,即产生橘**沉淀。
(2)取本品粉末约2g,用水饱和正丁醇5ml提取,取滤液约1ml,加2滴稀盐酸,分层(勿振摇)加2滴碘化示钾试液,于峡谷液界面下,产生白色沉淀。
(3)取本品乙醇浸出液0.5ml,加醋酸缓冲液(pH4.6)5ml,加甲基橙试液0.1ml,氯仿5ml,混合振摇,分取氯仿层,加入硫酸乙醇液(硫酸12ml,无水乙醇88ml)3ml,氯仿层显红色。
3.14 性味味辛;苦;性温
3.15 归经归心;肝经
3.16 功能主治安心神;。主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癫狂;脏躁;风湿痹痛;痛经;经闭;跌打损伤
3.17 缬草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感想末;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3.18 注意《四川中药志》:体弱阴虚者慎用。
3.19 附方①治神经衰弱及神经病:缬草、五味子。煎服或浸酒服。(《四川中药志》)②治腰痛,腿痛,腹痛,跌打损伤,心悸,神经衰弱:缬草一钱。研为细末,水冲服,蔌加 童便冲服。(《新疆中草药手册》)③治神经官能症:缬草一两,五味子三钱,合欢皮三钱,酒半斤,浸泡七天,每次服10毫升 ,一日三次。(《新疆中草药手册》)
3.20 各家论述1.《科学的民间药草》:用于神经衰弱,精神不安。
2.《山东中药》:治妇女经闭,月经困难。
3.《四川中药志》:治脑神经及心、胃衰弱,慢性神经失常及尿崩。
4.《陜西中药志》:治心悸及腰痛。
5.《陜西中草药》:安神镇静,驱风解痉,生肌止血,止痛。治癔病,克山病,心脏病( 心肌炎、产后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腰腿痛,胃肠痉挛,关节炎,跌打损 伤,外伤出血。
3.21 摘录《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缬草的方剂 癫痫宁片蒲500g甘松200g千金子15g薄荷脑0.3g缬草0.62g制法:以上八味,缬草粉碎成粗粉,照浸膏...
盘龙七药酒0g支柱蓼25g红花25g没药25g竹根七25g缬草50g伸筋草10g牛膝50g丹参75g羊角七25...
乌头汤验良方》之乌头汤:方名:乌头汤组成:**壳3钱,缬草3钱,乌头1钱半。功能主治:《经验良方》之乌头汤...
更多用到中药缬草的方剂用到中药缬草的中成药 盘龙七片
0g支柱蓼25g红花25g没药25g竹根七25g缬草50g伸筋草10g牛膝50g丹参75g羊角七25...
癫痫宁片蒲500g甘松200g千金子15g薄荷脑0.3g缬草0.62g制法:以上八味,缬草粉碎成粗粉,照浸膏...
盘龙七药酒0g支柱蓼25g红花25g没药25g竹根七25g缬草50g伸筋草10g牛膝50g丹参75g羊角七25...
更多用到中药缬草的中成药古籍中的缬草 《医学衷中参西录》:[五、医案(十七)霍乱门]1.霍乱兼转筋
丹五十粒。方载后方中。甘松亦名甘松香,即西药中之缬草也。《本草纲目》谓马氏《开宝本草》,载其主恶气,...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十二)治内外中风方]6.加味补血汤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