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根治-眩晕癫痫治疗
治疗眩晕症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眩晕是由于平衡器官病变或功能紊乱所导致的一种异常的旋转运动感觉,并通常伴有平衡功能的丧失。
患者可感到自己在围绕着周围环境运动,或者感到周围环境在围绕自己转动,同时伴有步态不稳,不能直线行走,行走时持续偏向一侧及眼球震颤等。眩晕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
美尼尔氏病
多发生于中年职工,其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减退及耳鸣。表现为发作突然,并伴有恶心和呕吐;听力减退和耳鸣通常累及一侧;一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前庭神经元炎
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后,表现为突起眩晕,恶心,呕吐,无耳鸣及听力损害。眩晕症状持续数周,然后逐渐缓解。
急性化脓性迷路炎
多为中耳乳突炎的并发症。眩晕骤起,伴恶心呕吐,有自发性眼震和剧烈耳鸣,1~2日内患耳听力完全丧失。
中枢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脑缺血发作,表现为发作性眩晕,伴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复视、共济失调等,症状在24小时内完全缓解。累及脑干、小脑的病变均可产生眩晕,但其眩晕持续时间较久,听力障碍不重,并有脑干、小脑受损的其他神经系统体征。
此外,头颅骨折、复视、脑炎、癔病、癫痫、多发性硬化、晕动病、血液病等均可有眩晕的症状表现。
西医药治疗
美尼尔氏病的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
东莨菪碱0?6毫克口服或肌注,每4~6小时1次,可以减轻胃肠道症状;倍他司汀4~8毫克,每日3次,可以改善内耳血液循环,解除迷路积水;美克洛嗪25毫克,每日3~4次,可抑制前庭系统,减轻症状;安定2~5毫克口服,每6~8小时1次,可以解除焦虑。
如发作次数频繁,症状严重,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破坏迷路或切断前庭神经。
其他类型的眩晕在进行病因治疗同时,应进行对症治疗、卧床休息,或选用茶苯海明(晕海宁)50~100毫克口服,每4~6小时1次,或盐酸敏克静25毫克口服,每日3次。
中医药治疗
肝阳上亢:眩晕伴面红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眩晕欲仆,头痛,语言不利,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平肝潜阳。
痰浊中阻: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脉滑。治宜祛痰健脾。
瘀血内阻:眩晕伴头痛,痛有定处,心悸烦闷,疲倦乏力,唇舌紫暗或舌有瘀斑,脉弦涩或细涩。治宜活血祛瘀生新。
气血亏虚:眩晕在活动后加重,神疲气短,面色无华,纳差,舌质淡胖,脉细或虚大。治宜益气养血健脾。
常用抗癫痫药有哪些?
(1)巴比妥类
最常用的是苯巴比妥。对全身性发作及部分性发作有效,对失神发作无效。成人剂量每天0.09 ~ 0.3g,分2 ~ 3 次服用;儿童开始用时每天2 ~ 3mg/kg,分2 次服用,必要时可渐增至每天5mg/kg。
有效血浓度10 ~ 30μg/ml。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困倦,应用3 ~ 4 周后自行消失。剂量过大出现眼球震颤、呐吃、共济失调,甚至昏迷。约1% 出现过敏性皮疹。
因其明显影响儿童以及成人的认知功能,现已少用。
(2)乙内酰脲类
最常用的是苯妥英(苯妥英钠)。对全身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有效,也可用于复杂部分性发作、自主神经性发作。对失神发作无效,偶可诱发失神发作。成人每天0.2 ~ 0.5g,分2 ~ 3 次服用;儿童每天3 ~ 8mg/kg,分2 ~ 3 次服用。有效血浓度10 ~ 20μg/ml。
不良反应:齿龈和毛发增生、恶心、厌食、便秘。过量时产生眼球震颤、呐吃、复视、共济失调、眩晕、昏迷。因其明显影响认知功能,现已少用。
(3)琥珀酰亚胺类
最常用的是乙琥胺。对典型和不典型失神发作有效,亦可用于肌阵挛发作,对其他类型发作无效。成人每天0.75 ~ 1.5g,分2 ~ 3次服用;儿童每天20 ~ 50mg/kg。有效血浓度35 ~ 50μg/ml。
不良反应:厌食、困倦、恶心、呕吐、头昏、头痛等。少数成年人有谵妄、朦胧状态或精神分裂症样症状。偶见皮疹、粒细胞减少、甚至严重骨髓抑制。
(4)苯二氮卓类
硝西泮:适用于肌阵挛发作、失张力发作和失神发作,对复杂部分性发作亦有效。每天成人用量5 ~ 25mg,婴儿2.5 ~ 7.5mg,幼儿5 ~ 15mg,儿童5 ~ 30mg,分2 ~ 3 次服用。有效血浓度0.015 ~ 0.05μg/ml。
不良反应有嗜睡、共济失调。偶有皮疹。
适应证及不良反应与硝西泮相同,但镇静作用小。
抗癫痫作用比硝西泮大5 倍。成人每天3 ~ 12mg; 每天儿童0.01 ~ 0.05mg/kg。有效血浓度0.015 ~ 0.05μg/ml。
(5)亚氨基芪类
最常用的是卡马西平,对复杂部分性发作效果好,可以减轻行为异常及精神呆滞,对全身强直- 阵挛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也有效。成人每天0.2 ~ 1.2g,分2 ~ 3 次服用;每天儿童5 ~ 20mg/kg。应先从小量开始。有效血浓度3 ~ 8μg/ml。
不良反应:头昏、头痛、困倦、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皮疹、粒细胞减少等。过量可致共济失调、复视、眼球震颤。曾有严重反应的报道,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黄疸、剥脱性皮炎、狼疮综合征等。
(6)丙戊酸类
在化学结构上与上述抗癫痫药不同,为不含氮的直链结构。丙戊酸钠对各类发作均有效,对全身性发作(包括全身强直- 阵挛性发作、失神性发作、肌阵挛性发作)的疗效优于部分性发作,对其他药物无效的发作有较好的疗效。成人每天0.4 ~ 1.2g,分2 ~ 3 次服用;每天儿童5 ~ 10mg/kg,最高每天可达20 ~ 40mg/kg。有效血浓度40 ~ 90μg/ml。
约20% 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多为一过性而且较轻,不必停药。
主要有胃肠道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偶有腹泻、便秘以及体重增加、脱发等。少见的不良反应有血氨增高、兴奋不安、攻击行为、共济失调、头痛、震颤、皮疹等。偶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及不可逆的肝损害,应特别重视。
丙颉草酰胺适应证与不良反应与丙戊酸钠相似,但疗效比后者稍差。成人每天0.6 ~ 1.2g。
(7)新一代抗癫痫药
①氨烯己酸。合成的GABA 类似物,为γ - 氨基丁酸转氨酶(GABA-T)抑制剂。本药与神经元内GABA-T 产生不可逆的结合,阻断GABA 分解使脑内GABA 浓度增加。不与蛋白结合。成人每天2 ~ 3g。对难治性部分性发作附加治疗有较高的疗效。对难治性癫痫的有效率为34%,对复杂部分性发作为50.5%。对失神及肌阵挛发作疗效欠佳,甚至可加重发作。不良反应较轻,有困倦、乏力、头痛、头晕、共济失调、复视、记忆力障碍、行为异常;偶见意识障碍、血红蛋白及粒细胞下降。据报道。偶有患者出现雷诺现象。
实验动物有髓鞘水肿空泡形成,在人少数病理检查未发现有此现象。
②拉莫三嗪。抑制谷氨酸释放,稳定过度兴奋的神经元,起到抗癫痫作用。其治疗谱与苯妥英(苯妥英钠)相似,对部分性发作及继发性全身性发作有效。难治性癫痫加用或单用使70% 的患者发作次数减少。作用时间较苯妥英(苯妥英钠)长,其半衰期为24 小时,故可每天1 次。但丙戊酸可延长其半衰期。每天成人用量200 ~ 400mg,少数患者50 ~ 150mg。它不改变同时应用的其他抗癫痫药的血浆水平,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有:共济失调、抑郁、复视、困倦、无力、呕吐等。8.6% 因皮疹及发作次数增加而需停药。
③加巴喷丁。为合成的GABA 类似物,但并非通过GABA 起作用。
机制不明。对难治性全身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作为加用治疗有效,对失神发作的效果不肯定,成人用量每天900 ~ 1800mg。不良反应较轻:困倦、乏力、头昏、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
④奥卡西平。是卡马西平的酮基衍生物,耐受性更好,肝酶诱导作用小。其代谢产物10,11- 二氢- 羟基酰胺咪嗪(MHD)亦有抗癫痫作用。适应证与卡马西平相同,不良反应很少,尤其是较少出现皮疹,服用卡马西平出现皮疹者,改用奥卡西平后仅27% 出现皮疹。某些患者应用卡马西平疗效不佳,改用奥卡西平单药治疗后发作频率可减少。
⑤托吡酯。阻止电压活动性钠通道,增强GABA(A)受体,阻滞谷氨酸受体。对部分性发作及继发性全身性发作有效。成人用量每天200 ~ 1000mg。
⑥ tiagabine。GABA 重吸收抑制剂。对部分性发作及继发性全身性发作有效。
13% 因不良反应而停药,包括眩晕、无力及神经过敏。成人用量每天10 ~ 15mg。
⑦盐酸瑞莫比利。作用于电压敏感性钠通道。可降低神经元重复放电,提高兴奋性递质受体惊厥阈。对难治性部分发作有效。成人用量每天800 ~ 1200mg。不良反应:眩晕及胃肠道障碍。
⑧非尔氨酯。通过兴奋性递质受体及GABA 起作用。对难治性部分性发作及继发性全身性发作和Lennox-Gastaut 综合征有效。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眩晕、厌食、困倦、复视及体重下降。严重不良反应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出现率为1 ∶ 4000 ~ 1 ∶ 6000,亡率1/20000。
⑨氟桂利嗪。其治疗谱与卡马西平和苯妥英(苯妥英钠)相似。
半衰期平均18 小时,故每天只需1 次。其副作用主要为嗜睡,偶见体重增加。Overweg 认为在钙离子通道拮抗药中,只有氟桂利嗪易通过血- 脑脊液屏障而具有抗癫痫作用。氟桂利嗪可能对钙离子流的膜具有稳定作用,阻滞兴奋性活动的扩散。
目前癫痫的药物治疗虽有很大进展,但仍有10% ~ 15% 患者难以控制发作,可以采用外科治疗。
癫痫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方法有哪些?
癫痫是以反复发作的短暂脑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本病属中医“痫证”、“癫证”范畴。
一、病因病机中医学对癫痫病因学的认识,大多归于外感六*,情感失调,先天因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痰浊上扰,闭塞清窍,蒙蔽心神,壅遏经络,上述因素均可引发癫痫。常见的病因可简单概括为“风”、“痰”、“惊”、“食”、“瘀”、“虚”等,尤以痰作祟最为重要。
(1)先天因素:孕妇调养不当、胎气受损,当胎在母腹中时,母亲受惊吓,惊则气乱,胎气亦随之而逆乱,母体肾亏致小儿禀赋不足,而生后易患痫症,或过分劳累体虚而致小儿禀赋不足。父母有病也会影响胎儿,若父母患有痫症则因其脏气不平,影响小儿先天禀赋而易患此病,或因父母素质虚弱,或因父母久病失养致小儿精气不足而出生后易患痫症。
(2)七情失调:主要责之于惊恐。惊恐对痫症的发作至关重要,由于突受大惊大恐,造成气机逆乱,进而损伤脏腑,肝肾受损,则易致阴不敛阳而生痰生风。肝胃受损,则易致精微不布、痰浊内聚、经久失调,一遇诱因,痰浊或随气逆,或随火炎,或随风动,蒙蔽清窍而致痫症发作。小儿脏腹娇嫩、元气未充、神气怯弱或素蕴风痰,更易受惊恐而发生痫症。
(3)饮食失调:损伤脾胃,致痰浊内聚,阴塞气机、气逆上巅犯脑、蒙蔽清窍而产生昏仆、抽搐等症,或适逢七情失调、致气机逆乱、痰随气动、上冲于元神之府、蒙蔽清窍而发痈症。
(4)脑部外伤:由于生产时使新生儿颅脑受伤,或由于跌扑撞击,损伤脑部,致瘀血阻滞于脑,使“元神之府”功能失职,可见神志逆乱、昏不知人、气血瘀阻,则脉络失和、肢体抽搐,遂发痫症。
(5)外感六*:时疫瘟毒后,外邪失于清泻,日久致痰热,余毒上冲犯脑而发痫症。病机主要是肝风痰浊,或肝风血瘀,阻于清窍,扰乱神明而发病。若病情迁延,则肝风愈为难息,痰浊瘀血愈结愈深,脑神更不得养,终成痼疾。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1)大发作:患者突然神志丧失。部分患者在发作前可出现头昏、麻木、感觉异常、面红、恶心等先兆症状。历时约定1~2秒。
此后,患者突然神志丧失,跌倒于地,并发出尖叫声,全身肌肉呈强直性痉挛,此时患者表现为头颈后仰或转向一侧,两手握拳,上肢略曲,下肢伸直而僵硬抖动,呼吸暂停,面色苍白,口唇发紫,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这种强直性抽搐可持续5~30秒,转为阵挛期。全身肌肉呈现强烈而短促的间歇性痉挛,1~3分钟后抽搐停止,转入昏睡状,全身肌肉松弛,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多数患者经历10分钟到数小时,呼吸逐渐平稳,脸色转为正常,意识清醒。发作后除对先兆症状外对发作经过无记忆,感觉头痛,乏力。少数病人在抽搐后有数分钟或较长时间的精神失常。
(2)小发作:一时性的意识障碍,无全身性抽搐,多见于儿童。
有的可有节律性瞬目、低头、两目直视、躯干前屈、两臂向前伸展,约历数秒意识即恢复。
(3)精神运动性发作:突然意识模糊,往往在工作或睡眠中突然徘徊、奔走,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发作后完全不自知。也有表现为各种错觉及情绪异常。
(4)局限性发作:表现为一侧肢体痉挛性抽搐,而无意识障碍。
或者一侧肢体突然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消失。
2.诊断
(1)依据详细的病史,尤其是对发作过程的描述和观察,结合癫痫发作的特点(突发性、反复性、短暂性)以及体格检查结果,一般可以作出临床诊断。
(2)常规脑电图或诱发试验脑电图可见癫痫波形(棘波、尖波、慢波、或棘-慢波组合波等),但正常不能排除癫痫。
(3)选择性应用化验检查、脑血管造影、头颅CT、MRI、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等可进一步作出病因诊断和定位诊断。
(4)需与晕厥、癔病相鉴别。
三、辨证施治
1.风痰闭阻型
辨证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乏力等症,发作时突然倒地,神志不清,抽搐吐涎,伴有尖叫与二便失禁。或只有短暂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无抽搐。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施治涤痰息风,开窍定痈。
方药胆南星12g,竹茹、菖蒲、半夏、天麻、僵蚕各9g,全蝎粉1.5g(冲),生铁落60g(先煎),茯神12g,远志6g,琥珀粉(冲)1g,丹参30g。
2.痰火内盛型
辨证平日情绪急躁,心烦失眠,口苦而干,咯痰不爽,便秘,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或发出尖叫。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施治清肝泻火,化痰息风。
方药龙胆草3g,生地、泽泻、胆南星各12g,柴胡、黄芩、山栀、当归、半夏、枳实、菖蒲、地龙各9g,木通、远志各6g。
3.痰淤互结型
辨证有脑部外伤或中风史或与月经周期有关,反复发作昏仆,喉间痰鸣,兼有头痛,头晕,面色黧黑,肢体麻木。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施治活血化淤,祛痰定志。
方药黄芪、党参、赤芍、郁金、丹参各15g,桃仁、菖蒲、川芎各9g,红花、远志各6g,胆南星12g。
4.心肾亏虚型
辨证癫痫发作日久,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苔薄腻,脉细弱。
施治补益心肾,健脾化痰。
方药熟地、杜仲、山药、枸杞子、党参各12g,当归、山萸肉、白术、菖蒲、郁金各9g,远志、甘草各6g。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定痫散、止痫散、痫瘫宁、全天麻胶囊、羚羊角胶囊、脑神宝、二十五味珍珠丸、治痫灵、康脑灵、癫痫康、癫痫灵、神康宁、抗癫痫片。
2.验方
(1)石菖蒲30g,水煎服。日3次(适用于肝风痰热证)。
(2)丹参、鸡血藤、川芎、当归、黄芪、乳香适量,水煎服。日3次(适用于瘀血内停证)。
(3)地龙、全蝎、蜈蚣各等份,制成丸剂、散剂服用,日2次(适用于风痰浊证)。
(4)蝉衣、僵蚕、全蝎、蜈蚣各等份。诸药烘干研末,每次1.5g,每日服3次。
(5)胆南星1.8g,明矾1.2g。诸药共研末,早、晚各吞服1.5g,连用15~30天。
3.针灸疗方
(1)取百会、印堂、人中、内关、神门、三阴交穴。用泻法,日1次,针20分钟(适用于瘀血痫证)。
(2)取鸠尾、中脘、内关、间使、太冲穴。用泻法,日1次,针20分钟(适用于肝风痰火与肝风痰浊证)。
(3)发作时取穴:百会、水沟、涌泉、后溪;间歇期取穴:大椎、鸠尾、间使、丰隆。
4.敷脐方
(1)胆南星、明雄各3g,醋芫花50g,白胡椒挥发油0.05ml。
胆南星、明雄、醋芫花共研细末。每次用150mg敷脐,首用15天换药,以后5~10天换药。治疗期间禁食辛辣、腥味食物以及南瓜、绿豆、动物油等(适用于各型癫痫)。
(2)吴茱萸适量,撒人脐窝内,外用膏药固定,7~10天换药1次(适用于癫痫卒然抽搐,不省人事,发作频繁者)。
五、调护
(1)应预防产伤、颅脑外伤以及涉及脑部的感染性疾病如乙脑、结核、寄生虫病等。对于新生儿抽搐和高热惊厥应及时控制。
(2)尽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不要长时间注视闪动之物(如看电视、玩游戏机等)。
(3)适当进行一些轻松愉快的文体活动(如听音乐、打乒乓球等),避免从事驾车、游泳等易发生危险的活动。
(4)注意饮食营养合理,勿过食肥甘厚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