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门简介

耳穴迷走神经治疗癫痫-耳迷走神经刺激治疗仪多少钱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经穴名·神门 4.1 神门的别名 4.2 出处 4.3 特异性 4.4 穴名解 4.5 所属部位 4.6 神门穴的定位 4.7 取法 4.8 穴位解剖 4.8.1 层次解剖 4.8.2 穴区神经、血管 4.9 神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4.10 主治病症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4.11.2 灸法 4.12 配伍 4.13 特效 *** 4.14 文献摘要 4.15 研究进展 4.15.1 治疗失眠 4.15.2 治疗惊悸 4.15.3 治疗嗜眠症 4.15.4 治疗高血压 4.15.5 对心功能的影响 4.15.6 对血脂的影响 4.15.7 对大脑皮质功能的影响 4.15.8 增强肺功能 5 耳穴名·神门 5.1 神门穴的定位 5.2 主治病症 5.3 *** 方法 6 经穴别名·神门 7 经外奇穴名·神门 7.1 定位 7.2 主治病症 7.3 刺灸法 8 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神门 9 神门指心脉 1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神门 1 拼音

shén mén

2 英文参考

Shénmén HT7 [中国针灸学词典]

shénmé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T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神门:1.经穴名;2.耳穴名;3.经穴别名;4.经外奇穴名;5.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6.心脉。

4 经穴名·神门 穴位 神门 汉语拼音 Shenmen 罗马拼音 Shenmen 美国英译名 God's Door 各

号 中国 HT7 日本 7 法

国 莫兰特氏 C7 富耶氏 C7 德国 H7 英国 H7 美国 He7

神门为经穴名(Shénmén HT7)[1]。出《针灸甲乙经》。《难经·六十六难》名兑骨[2]。别名兑冲、中都、锐中、兑骨。属手少阴心经[1]。神门是手少阴心经的输穴、原穴,五行属土[1][3]。神指心神,门即门户,心藏神,此穴为手少阴经的输穴,为心气出入之门户,故名神门[1]。主治心痛,心烦,健忘失眠,惊悸怔忡,痴呆,癫狂痫证,目黄胁痛,掌中热,呕血,吐血,头痛,眩晕,失音,心绞痛,心脏肥大,心律不齐,高血压,失眠,健忘,癫痫,癫狂,痫症,神经衰弱,癔病,精神病,目黄,咽干失喑,胁痛,手臂寒,腕关节痛,喉痹,心悸,惊悸,怔忡,痫证,胃痛,大便脓血,咽干,腕痛,指麻,舌骨肌麻痹,鼻内膜炎,产后失血,淋巴腺炎,扁桃体炎等。

4.1 神门的别名

兑骨(《难经·六十六难》),兑冲、中都(《针灸甲乙经》),锐中(《古今医统大全》)。

4.2 出处

《针灸甲乙经》:神门者,土也,一名兑冲,一名中都。

4.3 特异性

神门为手少阴心经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土;手少阴心经的原穴。

4.4 穴名解

神指心神,门即门户,心藏神,此穴为手少阴经的输穴,为心气出入之门户,故名神门[1]。神门穴有镇静、安神、宁心、通络作用,治恐、悸、呆、痴、健忘、狂痫等。神识不清诸症,取本穴以开心气之郁结,故称“神门”。

4.5 所属部位

腕[4]

4.6 神门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神门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3][5]。

神门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1]。

神门位于掌后腕横纹尺侧端,当尺侧腕屈肌腱之桡侧缘凹陷中[2]。

神门穴在手少阴心经中的位置

神门在上肢内侧部经穴中的位置

神门穴的位置

神门穴的位置(肌腱)[2]

神门穴的位置(手少阴心经)

神门穴的位置(肌肉)

神门穴的位置(骨骼)

4.7 取法

仰掌,在尺侧腕屈肌桡侧缘,腕横纹上取穴。

神门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1]。

仰掌,于豌豆骨上缘桡侧凹陷中,在腕掌侧远端横纹上取穴[6]。

快速取穴:微握掌,另手四指握住手腕,屈拇指,指甲尖所到凹陷处即是神门穴[7]。

4.8 穴位解剖

神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皮肤的皱纹致密,形成腕远侧横纹,该部皮肤由前臂内侧皮神经和尺神经的掌皮支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组织,于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穿前臂深筋膜,经尺神经、尺动静脉的内侧达尺骨小头的前面骨膜。尺侧腕屈肌(腱)由尺神经支配。

4.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1]。

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5]。

4.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尺神经、尺动脉的本干经过[5]。

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并有尺动脉通过[2]。

4.9 神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神门有益心安神,通经活络的作用。

神门有宁心、安神、通络作用[1]。

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日“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又心主血脉、主神明,故可主治心神疾患等[6]。

手少阴之脉挟咽,抵掌后,到小指,故神门穴可治疗咽干、腕痛、指麻[6]。

神门穴有镇静、安神、宁心、通络作用,治恐、悸、呆、痴、健忘、狂痫等。神识不清诸症,取本穴以开心气之郁结。[8]

4.10 主治病症

神门穴主治心痛,心烦,健忘失眠,惊悸怔忡,痴呆,癫狂痫证,目黄胁痛,掌中热,呕血,吐血,头痛,眩晕,失音,心绞痛,心脏肥大,心律不齐,高血压,失眠,健忘,癫痫,癫狂,痫症,神经衰弱,癔病,精神病,目黄,咽干失喑,胁痛,手臂寒,腕关节痛,喉痹,心悸,惊悸,怔忡,痫证,胃痛,大便脓血,咽干,腕痛,指麻,舌骨肌麻痹,鼻内膜炎,产后失血,淋巴腺炎,扁桃体炎等。

神门穴主治心痛、心烦、健忘失眠、惊悸怔忡、痴呆、癫狂痫证、目黄胁痛、掌中热、呕血、吐血、头痛、眩晕、失音[5]。

神门主要用于心神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疾患:如心痛、心烦、心绞痛、心律不齐、高血压、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痴呆、癫痫、神经衰弱、癔病、精神病、头痛、眩晕、目黄、咽干失喑、胁痛、手臂寒、腕关节痛等。[1]

神门主治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癫狂,痫症,目黄,失音,喉痹,胁痛,腕关节痛等[2]。

神门穴主治心痛,心悸,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证;胃痛,呕血,吐血,大便脓血;咽干,腕痛,指麻;头痛,眩晕,目黄[6]。

神门穴为治精神病和心脏病的要穴。

循环系统疾病:心悸,心脏肥大,心绞痛;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癔病,癫痫,精神病,痴呆;

五官科系统疾病:舌骨肌麻痹,鼻内膜炎;

其它:产后失血,淋巴腺炎,扁桃体炎。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直刺0.2~0.5寸[5]。

一般直刺0.3~0.5寸[1][2][6];向上平刺1~1.5寸,透灵道穴,局部酸胀,并可有麻电感向指端放散[6]。

注意:神门穴在腕关节处,禁探捣[6]。

4.11.2 灸法

可灸[5]。

艾条灸5~10分钟[2]。

艾炷灸1~3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4.12 配伍

神门穴配内关、心俞治心绞痛[1]。

神门穴配少商、涌泉、心俞治呆痴[1]。

神门配内关、三阴交治神经衰弱、失眠[1]。

神门配支正为原络配穴法,有益气,养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神失养,健忘失眠,无脉症。

神门配大椎、丰隆,有醒脑安神,豁痰开窍的作用,主治癫狂,痫证。

神门配关元、中极,有安神益肾的作用,主治遗溺,遗精。

神门配膈俞、血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主治呕血、吐血、便血。

神门配内关、大陵、三阴交、足三里、风池、百会,治失眠、心烦、健忘[6]。

神门配少商、涌泉、心俞,治痴呆[6]。

神门配鱼际、太冲、大敦、关元,治遗尿[6]。

神门配后溪、鸠尾,治五痫[6]。

4.13 特效 ***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甲尖垂直掐按神门穴,每次1~3分钟,可调理心烦、失眠、糖尿病、高血压等症[7]。

4.14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刺疟》:心疟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刺手少阴。

《黄帝内经灵枢·五邪》: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输也。

《针灸甲乙经》:遗尿,关门及神门、委中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疟,心烦,甚欲得饮冷,恶寒则欲处温中,咽干,不嗜食,心痛,数噫,恐悸,少气不足,手臂寒,喘逆,身热,狂悲哭,呕血,上气,遗溺,大小人五痫。

《针灸大成》:主心性痴呆,健忘。

《通玄指要赋》:神门去心性之痴呆。

《玉龙歌》:痴呆之症不堪亲,不识尊卑枉骂人,神门独治痴呆病,转手骨开得穴真。

《杂病穴法歌》:心门专治心痴呆。

4.15 研究进展 4.15.1 治疗失眠

针刺神门为主,治疗失眠效果良好。

4.15.2 治疗惊悸

据报道针刺神门穴,以精神 *** 所致的惊悸有较好疗效。

4.15.3 治疗嗜眠症

据报道神门穴治疗嗜眠症效佳。

4.15.4 治疗高血压

针刺动物“神门”,对实验性垂体性高血压,有迅速降压作用[1]。

4.15.5 对心功能的影响

心绞痛:针刺神门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功能,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的治疗作用,针刺后,心率显著减慢,左心室射血前时间缩短,左心室射血时间延长,等容收缩时间缩短,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电图上观察,P波、R波、PR间期和QT间期的持续时间延长[6][8]。

有实验表明,针刺神门可使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心冲击图复合波幅增大[6]。

心律失常:针刺内关、神门,对纠正心律失常有效,特别是属于激动起源失常者,效果显著。给健康家兔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建立心肌缺血实验理模型,电针双侧“内关”、双侧“神门”、双侧“足三里”,设对照组,实验证明电针能减缓心率增快[6]。

通过针刺家兔神门、阴郄穴实验,发现该穴有减慢心率的效应,其传入神经为尺神经,中枢神经为迷走背核,传出神经为胸迷走神经。

神经垂体性高血压:针刺“神门”对神经垂体性高血压动物有降压作用[6]。

心衰:针刺神门,可缩短循环时间,使静脉压下降,从而改善心衰症状[1]。

应用辣根过氧化酶法(HRP),观察神门体表穴区传入及传出神经元的节段分布,结果提示神门区与心脏传入神经元的节段在T1及T2有互相交汇及重叠。另有注射或包埋HRP于神门穴,则被穴区感觉纤维所摄取,并由轴浆运输逆行传递到胞体脊神经节细胞内。

4.15.6 对血脂的影响

据临床观察针刺神门穴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时发现,针刺治疗后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载体、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载体、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明显优于西药组。

4.15.7 对大脑皮质功能的影响

研究发现重 *** 神门,多引起运动从属时值增大,即大脑皮质运动区内发展抑制过程,但对健康人影响较小。给予患者轻 *** ,半数大脑皮质引起兴奋过程,半数引起抑制过程,健康人只有少数引起抑制过程。针刺神门对脑电图起调整作用,凡原来α节律波幅较低者,呈现α节律及波幅增强;反之,则使α节律减弱,在部分癫痫患者身上,可使脑电图趋向规则化。[6]

针刺神门对大脑皮质功能有一定影响,根据功能状态,针刺强度的不同,引起大脑皮质运动区的效应也有差异,重 *** 多引起抑制过程,但对健康人影响较小;轻 *** 半数引起兴奋过程,但健康人多数引起兴奋过程[8]。

针刺神门穴,可使部分病理性脑电图趋向规则或使病理性脑电波电位降低[1]。

4.15.8 增强肺功能

针刺神门穴可增强肺功能,但需连续针刺1周,可使肺通气功能增强。对心源性喘息,针刺神门穴如能引出心经感传,抵达胸部后能立刻降低呼吸频率,效果显著。[8]

5 耳穴名·神门

神门(shénmén TF4 shenmen)为耳穴名[1][3]。

5.1 神门穴的定位

耳穴·神门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3]。

耳穴·神门位于三角窝内[1]。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1]。

5.2 主治病症

耳穴·神门主治失眠、多梦、痛症、戒断综合征等[1]。

5.3 *** 方法

一般用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 *** [1]。

6 经穴别名·神门

神门为经穴别名[1]。出《经穴纂要》。即中都[1]。

中都为经穴名(Zhōngdū LR6)[9]。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中郄、太阴[10]。属足厥阴肝经[9]。中都是足厥阴肝经的郄穴[9]。中即中间,都指聚会,穴在小腿内侧中间,为足厥阴经气深聚之处,故名中都[9]。中都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9]。正坐或仰卧取穴[9]。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胫骨后肌[9]。布有隐神经的分支及大隐静脉[10]。有理下焦、止崩漏的作用[9]。主治肝肾、少腹等疾患:如疝气、遗精、崩漏、产后恶露不尽、少腹满痛、肠澼、手足拘急、脚胫枯瘦、湿痹、胫内廉红肿等[9]。现代又多用以治疗急性肝炎、下肢神经痛、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9]。一般沿皮刺0.3~0.5寸[9]。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10]。

7 经外奇穴名·神门

神门为经外奇穴名[1]。出《针灸真髓》。位于腕部尺侧缘,尺骨茎突直下陷中,尺侧腕屈肌腱尺侧缘处,左右计2穴。主治肠出血。

7.1 定位

位于腕部尺侧缘,尺骨茎突直下陷中,尺侧腕屈肌腱尺侧缘处,左右计2穴[1]。

7.2 主治病症

主治肠出血[1]。

7.3 刺灸法

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1]。

8 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神门

神门为手少阴心经之动脉,即中部人,以候心气[2]。手少阴心经神门穴处动脉[11]。位于掌后锐骨端陷中的动脉处[11]。《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神门绝,不治。”

9 神门指心脉

妙耳堂是如何养生的?妙耳堂养生常识有哪些?

《黄帝内经》: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朵与十二经脉的关系极为密切。耳廓虽小,但却连结着全身十二条经脉,365条脉络,是诸经通过、终止、会和的场所。

耳穴诊治法是历经两千多年的实践发展过程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从古代到现代,在民间被广泛应用。中国第一部中医巨著《黄帝内经》和历代医学专著中,均记述并肯定了耳朵与经络、脏腑的关系,但均未描述具体的治疗方法。

在近代和现代,特别是经过耳医学之母黄丽春教授46年的研究,彻底颠覆了国内外中医和西医对耳穴疗法的看法,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耳医学,耳穴诊治法已经发展成为针灸学中的别具特色的学科。

耳朵与脏腑的关系

《灵枢.五阅五使篇》记述“耳者,肾之官也”。耳朵与之相应的组织器官和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在现代的临床实践中也被证明。耳穴与各内脏之间,不仅存在相关性,而且具有相对特异性。

耳朵与神经的关系

耳廓的神经非常丰富,有来自脊神经颈丛的二大神经和枕小神经;有来自脑神经的耳颞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分支以及锁着颈外动脉而来的交感神经。分布在耳廓上的四对脑神经以及两对脊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均有联系。人体所有部位器官在耳穴上均有相对应位置,耳朵虽小,却汇聚有全身各器官、组织的生理、病理信息,这个局部既是整体的缩影,又能影响整体,合理刺激这些全息耳穴可以调节全身功能状态。所以,耳穴不但可以诊断疾病,还可以治病防病。

耳穴调理范围

目前可以治疗200多种疾病,500多个症状,比如:

各种疼痛性疾病:对各类疼痛有明显疗效

各种炎症性疾病:胃炎、胆囊炎、盆腔炎、扁桃体炎等

变态反应性疾病及胶原组织疾病:过敏性鼻炎、结肠炎等

内分泌代谢及泌尿生殖系统等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等

功能性疾病:内耳眩晕症、神经衰弱、失眠、月经不调等

各种慢性疾病:腰腿痛、颈椎痛、慢性胃炎等

其他:催乳、晕车、晕船、保健、美容、减肥、戒烟等

网上买的耳穴掀针安全吗

如今的减肥方法可谓是五花八门,人们为了能够让自己变的苗条,尝试各种方法,其中针灸减肥效果好而备受人们的青睐,在针灸减肥的方法当中有一种耳穴疗法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通过刺激一些穴位进而达到减肥的效果,那么这种方法具体是怎么的呢?

耳穴针刺减肥方法 分解脂肪安全瘦身

耳穴针灸减肥方法原理:

耳廓的神经、血管最为丰富,刺激耳甲廓、耳甲腔等处,有调整机体内分泌系统以及内脏功能的作用,尤其是刺激迷走神经可影响胰岛素值,进而掏食欲,达到减肥的目的。

耳穴针刺减肥操作方法:

找准穴位,然后将局部进行常规消毒,进针的时候左手要固定耳廓,右手要以半寸或1寸3号毫针垂直的刺入软骨,以刺激的强度与手法要视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定,针刺的深度要根据个人耳廓厚薄来灵活掌握,一般情况下,刺入皮肤2-3分即可,不能刺穿对侧的皮肤。

多数人在进针的时候会有点痛,但在片刻之后会有所缓解,若局部无针感,那么,要应调整针尖方向。

留针时间一般不能少于20-30分钟,期间可以间断的捻针,以增强刺激。

在起针的时候左手要托住耳背,而右手起针,并用消毒棉球来压迫针眼以避免出血,并要用碘酒再次涂擦1次。

耳穴针刺减肥法1天1次或是隔日1次,双耳穴位要交替进行,10-15天为1疗程,间隔时间为5-7天,才可以进行下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后就可看效果。

凤凰中医精彩内容推荐:

针灸减肥操作不当易出现三大副作用

如何减掉耳朵上的赘肉

 耳廓的神经、血管最为丰富,刺激耳甲廓、耳甲腔等处,有调整机体内分泌系统以及内脏功能的作用,尤其是刺激迷走神经可影响胰岛素值,进而减低食欲,达到减肥的目的。现介绍几种对肥胖症行之有效的耳穴疗法。

耳穴压立法

穴位;内分泌、丘脑、卵巢、脑点、饥点、渴点、神门、脾、胃。

功效:协调阴阳气血,抑制过强食欲,去脂减肥。

用法:上述穴位均取双侧,根据病情选穴。若内分泌紊乱,取内分泌、丘脑、卵巢、脑点;食欲过盛取饥点、渴点、脾、胃;嗜睡则再加丘脑、神门。常用王不留行、白芥子、绿豆等贴压。将其置于小块正方形胶布上,准确地粘于选用的耳穴表皮,给予适度的按压刺激。每周1次,5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疗程。

常用穴:脾、胃、肝、肺、肾、饥点、口、三焦、内分泌、大肠、小肠、肩、胸、腹、臀、腿等。辨证取穴:

①胃热湿阻型:胃、脾、肺、饥点、口、大肠。

⑦脾虚湿阻型:脾、肺、三焦、小肠、口。

③气滞血瘀型:肝、肾、肺、内分泌。

④脾肾二虚型:肝、肾、脾、肺、小肠。

⑤肾阴虚型:肾、肝、脾、内分泌。余下肩、胸、腹、臀、腿,根据肥胖体形不同相应选穴。

耳针法

穴位:神门、胃、大肠、内分泌、肺、心、三焦等。

方法:每次选l一2穴,用75%酒精常规消毒,中等刺激,并用小块胶布固定。

疗程:5天治疗一次,每次留针5天,5次为1个疗程。

方法:在耳部的饥点,口、食道、贲门、胃、肺等穴中选择2—3个针感强的穴位进行治疗,如两耳针感都强则同时取穴,其中饥点为必取之穴。针具采用图钉型皮内针。埋藏后以胶布固定,每周换1次,患者在饥饿时或想吃零食时给予刺激,以加强疗效。一般需要连续治疗10—20次。

耳穴埋针法

穴位:神门、胃、大肠、三焦、肺、内分泌。

功效:行气利水,通腑去脂。

用法:选定穴位进行局部常规消毒,以小号止血钳持掀针准确地置入穴位,然后以胶布固定,留针5天后取出,再埋1个穴位。以上穴位每次1穴,6个穴位轮流埋针,6次为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