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被列为外感首药,它的副作用是什么?

张仲景中医治疗癫痫-张仲景治疗神志病

有一味药,在《伤寒论》里,它是经方大师张仲景治病救人的良药;但在有些医生眼中却认为这是虎狼之药,不敢轻用。这味药的名字怪怪的,因为它叫“麻黄”,很多人会误听为“麻烦”。但实际上,这味药只要恰到好处,就是一味治病良药。

麻黄汤是《伤寒论》中的首方,主药就是麻黄。麻黄草,是一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特有植物,只有细细的茎杆,没有叶片。它的地下根可深达七米,牢牢的固住泥土,只要一次充足的补水,它们可以在零降雨的情况下生存六个月。因此,麻黄在我国的新疆、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都有生长,是一种固沙防水土流失的植物。

麻黄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生物碱——,有升高血压、舒张平滑肌的作用,另有利尿、发汗功能。因此,中药学上说它有发汗解表、止咳定喘、利尿消肿的作用,属于解表药。麻黄汤中用麻黄,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

三拗汤中用麻黄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可增强平喘功效,治疗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小青龙汤中也用麻黄,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治疗老慢支。麻杏石甘汤用麻黄与生石膏寒热并用,并加杏仁增强宣肺平喘之力,治疗热邪壅肺的咳喘,如大叶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寒包火引起的感冒咳嗽,等等。越婢加术汤中也用到麻黄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可治疗风水之证,如肾病综合征或过敏性皮炎等等。

临床上会遇到许多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哮喘之类的因过敏引起的呼吸道疾病,麻黄是临证必须之药,用之效若桴鼓,绝不比西药的喷雾剂差。但近年来却常常被迫少用或不用,有时处方中麻黄仅用4克就得需要医生签字,不签字,药房就会拒绝给药。

单服麻黄过量会引起中毒反应,初表现为中枢兴奋、神经过敏,类似飘飘欲仙的感觉。然后就是焦虑不安、烦躁、心悸、心动过速、头痛、眩晕、震颤、出汗及发热,或有恶心、呕吐、上腹胀痛、瞳孔散大,或有排便困唯、心前区疼痛,重度中毒者则视物不清、呼吸困难、惊厥、最后因呼吸衰竭、心室纤颤而亡。因此,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毒剧中药使用不当,便会夺人性命;使用得当,便是救命良方。

很有意思的是,麻黄的根和茎均可入药,但作为茎使用的麻黄有发汗作用,而麻黄的根却能止汗。临床上遇到更年期潮热汗多的病人,常用麻黄根,药到汗止。这是中医阴阳学说的最好诠释,阴阳同居一体,阴阳相互对立。

10法赶走体内的水湿

我导读

体内有水湿,可导致多种病证。祛除体内水湿,一个重要的方法是利水渗湿,该法可通利水道、渗泄水湿,适用于水湿壅盛所致水肿、小便不利、痰饮、淋证等水湿病证。临床如何应用此法呢?具体表现在以下10个方面。

(一)化气行水,兼以解表

该法用于表邪未解之蓄水证、水湿内停及痰饮证 :①外有表证,内停水湿者。症见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舌质淡,苔白或薄白而水滑,脉浮。②水湿内停者。症见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吐泻等症。③痰饮者。症见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 代表方五苓散。五苓散方具有健脾、渗湿、利水、温通、解表等功效

本法重在利水渗湿,故又可用于水湿内盛之水肿、小便不利。湿盛之泄泻,以此分利小便,湿去泻必止。痰饮,脐下动悸而头眩者,为饮停下焦,用本法利水,则饮去悸眩自愈。霍乱属湿浊而兼表邪者,亦可以此法利湿解表而治之。

该法用于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黄疸性肝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渗出性胸膜炎(包括结核性),急慢性肠炎,单纯性肥胖症,尿潴留,脑积水,多种眼疾如青光眼、眼睑非炎症性水肿、球结膜淋巴液潴留、虹膜睫状体炎和视网膜水肿等以及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此外,还可用本方治疗慢性胃炎、胃肠型感冒、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汗证、肝硬化腹水,以及本方加减用于睾丸鞘膜积液、结扎术后并发阴囊血肿、卵巢囊肿、乳腺小叶增生症、闭经、带下、老年性阴道炎等,均获满意疗效。

(二)健脾利湿,益肾利尿

该法用于劳淋或膏淋证 。症见尿后余沥不尽,小便不黄,刺痛不显,饮食减少,身体瘦弱,心下悸,腰膝酸软,四肢无力,舌淡苔白等。 代表方茯苓戎盐汤

该方合用蒲灰散治疗急性肾盂肾炎、急性泌尿系感染等病,取得较好疗效。此外,有人用该方合用滑石白鱼散治疗膀胱结石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三)滑利通窍,淡渗利水

该法用于妊娠水气(即子肿)病 。 症见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全身浮肿等。 代表方葵子茯苓散 。

本方乃治标权宜之法,不可长期服用,一旦小便通利,则应停服。由于该病主要为气化受阻,小便不利,故应利水通阳为治,使小便通利而水湿去,水有去路而气化阳通,则诸症自除。本方证若兼胀满者,加紫苏、砂仁;头面四肢皆肿,加泽泻、猪苓;喘者加葶苈子、桑白皮;妇人妊娠水肿兼喘咳者,合甘草麻黄汤;泌尿系结石,加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龙胆。

该法除用妊娠水肿(有气虚或滑胎史者不宜用本方)外,还可治疗肾炎水肿,或心源性浮肿效果亦著。

(四)宣肺化饮

该法用于饮邪阻肺之胸痹轻证 。 症见胸中气塞,短气,咳逆,吐涎沫,痰液稀淡,小便不利等。 代表方茯苓杏仁甘草汤 。

若水饮重者可与葶苈大枣泻肺汤合用,兼胸中闷痛者,酌加瓜蒌、半夏;若水饮致气滞,可合用橘枳姜汤,亦可与瓜蒌、薤白配伍运用。

该法临床上除治胸痹(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兼证外,并可用于呼吸系统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有人用本方合利膈汤治疗吞咽困难,有一定疗效。

(五)健脾利水

该法用于停饮致呕证 。 症见呕吐,口渴喜饮,小便不利等。 代表方猪苓散 。

该方的主要作用在于 健脾利湿 ,临床用于治疗小儿脾虚泄泻有效,有人用该方加半枝莲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疗效满意。

(六)补脾制水,利水除饮

该法用于痰饮之轻证 。 该证为饮停心下,心阳被遏,脾胃阳气升降受阻,清阳不能上走于头目,浊阴不能下行为小便,故水饮上泛,即脾虚饮泛,蒙蔽清阳而症见头目沉重,眩晕,双目紧闭,不欲视物,动则呕吐清水,若浊阴上干清窍,尚可见头痛、鼻塞、耳鸣、面色黧黑;脾阳失运或湿浊困脾者,可见大便素溏和多寐,舌体胖大宽厚,苔白腻,脉象沉滑。 代表方泽泻汤 。

该法广泛应用于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等属水饮所致者效佳,可配茯苓以减轻迷路水肿,石菖蒲通九窍,对耳部闷胀不适、耳鸣、听力下降者效佳。痰热者加黄芩、龙胆;气虚者加党参、炙黄芪;阴虚者加生地黄、石斛、麦冬等。

(七)利水通阳

该法用于水气内停兼太阳经气不利证 。症见小便不利,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等。 代表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该法多用以治疗某些癫痫伴有心下悸,按之较小便不利而涩者。某些癫痫患者心下有宿痰水饮,可能是癫痫发作的触媒,故用本法有效。

(八)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该法用于风湿兼气虚证 。症见脉浮身重,汗出恶风,小便不利,但下重,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难以屈伸,舌淡苔白脉浮等。 代表方防己黄芪汤 。本方作用偏于渗利,而欲其阳气达表,微汗祛湿,还必须加被温覆,促使卫阳振奋。所以服本方后,必须 加被温覆 ,始能兼有微汗作用,这种护理方法亦不可忽视。在配伍剂量方面,防己、黄芪、白术能补肺脾之气,温煦卫阳,除表祛湿,宜重用;至于甘草一味,外感苔白腻者宜减量或不用。

本方还可用于风湿痹病、水肿、喘咳、臌胀等多种疾病,对脾肺气虚,肌腠关节湿滞的一切证候,不论外感、内伤皆可应用。此外,本方加金樱子、黄精、芡实、山药等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有一定疗效。本方还可治心源性水肿。

(九)益气通阳利水

该法用于阳气失宣、水气不行的皮水表虚证 。症见四肢浮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水气在皮肤,四肢聂聂动(四肢肌肉有轻微跳动),脉浮等。 代表方防己茯苓汤

该法可用于肾炎、尿毒症、关节炎、营养不良性浮肿、心源性水肿等证属阳气不宣,水气泛于皮肤者。

(十)行气散结,健脾利水

该法用于脾虚气滞水停之气分病 。症见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等。 代表方枳术汤

该方常用于治疗内脏弛缓无力(包括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石症、胆结石等病,有一定的疗效。

仲景系列医书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所体现的理法方药,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成书以来一直对中医临床各科起着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本书带我们一起探寻仲景医学体系——

本书是作者根据自己三十余年的临床和教学体会,并撷历代先贤名家在仲景学术理法方药运用方面的成就著成。全书突出仲景学术理、法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强调经方治疗疾病的合理规范运用,注重活学活用仲景理法,师法不泥,灵活遣方用药,并附经方组方思想指导下的现代验方和案例。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张仲景理法方药临床应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王振亮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 悦读中医 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源自《伤寒论》名方,镇惊安神,可治乳腺癌术后抑郁

龙齿、夜交藤,炒枣仁、合欢皮、茯神、生龙牡、丹参,茯苓,柴胡、远志、石菖蒲、党参、清半夏、黄岑、郁金

方剂名称: 柴胡加减龙骨牡蛎汤加减

症状特征: 乳腺癌术后,患者体力缺乏、精力不足、情绪低落、悲观伤感、自罪观念甚至自杀倾向。

龙齿、生龙牡镇肝安神;黄岑、清半夏、柴胡清肝解郁;

茯苓、党参安心养神,健脾利湿;合欢皮、郁金、丹参可解郁活血安神;

茯神、远志、石菖蒲定志安神;夜交藤、炒枣仁安神养心;

诸药合伍,可解肝郁,除湿热,内藏生魂,可却诸症;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源自张仲景《伤寒论》,该方主治胸胁苦满,伤寒往来寒热,惊狂烦躁不安,身重难转侧,时有谵语,已用于高血压、神经官能症及癫痫等以胸满烦惊为主症者。

乳腺癌患者因乳腺组织被手术切除,造成功能丧失和形体缺陷,进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抑郁,严重影响其心理 健康 ,影响治疗进程。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显著延长,但初次确诊乳腺癌患者的抑郁症发生率高达32%,且由抑郁症造成的伤残损伤居所有疾病的前列,因而抗抑郁治疗已受到临床医者的广泛重视。

氟西汀是临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但使用化学药物治疗肿瘤抑郁症的价格较高,且会引发生命体征不稳、消化系统症状、入睡困难、停药反跳等问题;而中药以其价格低廉、作用缓和、副作用少等优势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肿瘤抑郁症属中医情志病,其成因涉及患者对肿瘤和治疗的恐惧,且与患者受教育程度、家庭与 社会 生活压力及患者心理调节水平等有关,故而多靶点、多层次作用的中医治疗此种由心理、生理及 社会 等因素导致的疾病更具优势。

抑郁症证候实证偏多,虚实夹杂,以肝郁脾虚证、心脾两虚证最为多见。

知子医案 —— 孩子年纪轻轻就得了精神类疾患?家长一定要注意这两点!

根据我个人在门诊上的经验,现代儿科疾病的特点已经逐渐地和古代儿科疾病有所区分。

? 古代的儿科疾病,要么是由于寒温不适导致的一些肺系疾病,如外感;要么是由于喂养不当导致的一些脾胃系统疾病,如疳积、泄泻等。但是现在,由于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知识的不断普及,家长们也逐渐开始重视对儿童的防护、喂养,上述疾病也随之减少。反之,我发现,精神类疾患或心身疾病却在儿科疾病中不断增多,这一现象既在我意料之外,但好像又在情理之中。

? 学习压力的增大、父母期望的过高、精英教育的推行,这些因素都给生活在现代的孩子们造成了在古代根本无法想象的心理压力。

在我的门诊上,甚至有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因学业压力而得病的,初中、高中每天学习到深夜而因此患病不断,屡治屡患的孩子更是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复诊,因治疗后症状不减轻而质疑医生医术和药效,询问患儿作息,答每日做功课到一两点,看着父母眼中急迫的眼神,不禁也只能为孩子扼腕叹息。

? 那么,如果孩子还在上学期间,年纪轻轻的就得了神经系统或者精神类的疾患,家长到底应该如何来做呢?我们先看一个医案。

在接诊患者小李前,小李的妈妈就先通过医助提醒了我:小李有精神类的疾病,希望我不要刺激他,以免引起发病。由此可见小李的疾病给其家庭带来了多大的心理负担。而等到小李在父母的陪同下走进诊室,我才明白,这个体型瘦高、沉默寡言的13岁男孩,并不像其母亲描述的那样是个任性妄为的青春期男孩,正相反,小李其实是一个因疾病而压抑自我到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孩子。

知子:孩子是想来解决什么问题?

小李的母亲:是这样的,他前两天放学以后,和同学出去玩,本来是一个很放松的一个环境,突然就好像意识不清的,然后蹲在地上。

知子:大概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小李:两天前吧。

知子:你还记得当时的场景吗?

小李:不记得了。我最近很多发生过的事情都不记得了。

知子:还有其他的一些症状吗?

小李:平时容易手麻,而且时不时觉得手会发抖。

知子:你觉得你精神上受到了什么有压力的事情吗?

小李:有,而且我总觉得我体内有相反的人格存在。

知子:那个相反的人格是不是总是和你对抗,就很疲劳,这时候就容易发病?

小李:是的,我一直在压制着它。

知子:是不是有时候觉得心慌心悸啊?

小李:有。

我看了小李的舌色,舌色暗红。小李的面色也偏暗。我又把了小李的脉象,脉弦数。

知子:好,基本已经诊断完了,我会开方子。

闻言,小李的妈妈找借口让小李在外等待,待小李出门后问:我儿子的病到底是什么?

知子:双向情感障碍和癫痫小发作是肯定能够确诊的。一般就是压力太大了。你儿子是不是每天很晚睡觉?

小李母亲:是的,一般都是十二点,一两点了。

知子:那怪不得。你儿子已经很懂事了。我一开始还以为是个烦躁的,你们看他自己都压制着这个病,为了不给你们找麻烦。一定要早睡,十一点之前就要入睡。而且晚上八点以后就不能再接触手机,一定要做到。

小李母亲:好的。是的我们也知道,他很懂事。

小李父亲:这个病中医能治好吗?大概需要多久?

知子:你儿子小,见效应该很快,一两周吧。

小李母亲:需要我们做什么?医生你说,我们都会配合。

知子:这个病就是他在逐渐进入社会的同时还不习惯,需要家庭的引导,还有学校的支持这种社会方面的配合,这样能让他尽快融入社会。配合吃药,应该见效很快。

本病属中医“郁证”范畴,辨证为胆郁痰扰、心虚易惊、瘀热互结之证,法以和解清热,化痰降浊,行瘀痛经,潜阳安神。方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 方剂:细辛、桂枝、茯苓、生龙骨、煅牡蛎、柴胡、黄芩、酒大黄、石决明、菊花、干姜、大枣、党参。7剂,水煎服。

一周后,小李的父亲陪同小李前来复诊。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前一个礼拜还沉默寡言、压力巨大的这样一个男孩,这一天在诊室内外都不断地露出笑容,而且脸色也变得明亮了许多,但面色仍偏黄。

知子:还有什么症状吗?

小李:都没有了。

知子:还有感觉到有另一个人格吗?

小李:没有了。

知子:还会有意识丧失吗?

小李:也没有了。

知子:现在早睡了吗?晚上也不玩手机了吧?

小李:是的,八点以后就不用手机了。

知子:是不是精力明显改善了?

小李:是的。

为小李诊脉:脉弦滑。

辨证为肝郁脾虚、痰湿阻滞之证,法以清肝养血,温中散寒,化痰祛湿,安神助眠。方拟侯氏黑散加减。

? 方剂:细辛、桂枝、茯苓、川芎、当归、生龙骨、煅牡蛎、桔梗、白术、防风、黄芩、菊花、葛根、炒枣仁。八剂,水煎服。

看到我和小李父母的对话以及给他们的解释,各位读者应该也已经能明白小李疾病的来源了。

? 小李本身体格瘦长,在中医中这就是木型人,体质以阴虚为多。而血属阴,如果一个人心肝血虚,心神失养,一方面就会晚上睡不好觉,另一方面白天也容易疲劳受惊。而小王由于学业压力,更是每天学习到深夜,不断耗散自己的阳气和阴精,导致身体虚弱,为其发病埋下了祸根。

? 思则伤脾,小李每天劳心劳神,思虑过度,脾胃虚弱,脾虚则湿盛,痰湿堆积在全身经络之中,如堵塞河道一般堵塞气机流通,因此小李每日疲乏,精神不佳。气行则血行,气不行自然血液瘀滞,因而我们能看到小李的面色、舌象都是暗红色的。血瘀又进一步和痰热搏结,进一步阻滞气机和血液循行,造成恶性循环。

? 从小李的脉象(脉弦细)中,我们可以得知小李的发病原理,在全身气血虚弱的基础上,一旦因压力过大,导致肝气郁滞,血液更加运行不畅,从而猝然发病,丧失意识。此外,小李的双向情感障碍、另一个人格的存在等,也和其肝血亏虚、心神失养有关。

小李的病机是如此的复杂,身体内的阴阳、脏腑好像都存在着问题,让我们难以入手治疗。还好,医圣张仲景早已在其著作《伤寒论》中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明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治“胸满烦惊,……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就是类似小李这样素体虚弱,疲乏无力又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

? 大家知道,对于小李这样气机阻滞、病理产物混杂的病人,首要就是打通人体气机的枢纽,让全身之气重新流转,这样人体的正气才能恢复,自我恢复功能也能运转。因此此方的底方便是小柴胡汤,主要用于通畅三焦气机。在此基础上,针对痰浊和瘀血等病理产物,茯苓党参干姜大枣,健脾益气、化湿降浊;而酒大黄化瘀通经,和黄芩、干姜配伍,恢复中焦气机升降。桂枝、细辛补益心肾,龙骨牡蛎重镇潜阳安神。

? 又因为癫痫间歇发作的特点,如同风邪善行数变,在中医中归类于风邪治病,因此用石决明、菊花镇肝息风,防止癫痫再次发作。

一周后,通过小李复诊时的表现和对病情的描述,我们发现,小李的气机调畅了,病理产物也绝大多数都清除了。小李从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变得乐观开朗,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

? 接下来,就要针对小李面色黄,脉弦滑等症状所提示的小李肝郁脾虚的疾病“夙根”进行治疗,缓缓图之,从根本上改善小李长期因透支而耗伤的身体状况。

? 而侯氏黑散,正是在前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基础上,减少了通畅气机、镇肝息风的药物,增加了补益脾胃,补气养血的药物,如白术、当归、川芎,也是和中医理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有关。同时也用防风、桔梗等增强卫外的力量,防止“外风引动内风”,再次引起癫痫发作。

? 大家可以看到,本质上,小李从起病到发病,离不开的两个病因就是疲劳过度,压力过大。许多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诚然迫切,但也要做到“因材施教”,以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为重,量力而行。

? 愿全天下的孩子都能快乐地成就自我,在成就自我的同时找到快乐。